上佐指州府副长官。《通典·职官十五》:“大唐州府佐吏与隋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本注:“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全唐诗》五一四朱庆馀《送盛长史》:“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宰相拟上州司马,帝曰:‘上佐乃士人所处,资望甚优,亦不可轻授,此辈但当于乐部迁转耳。’” 上佐对州、府长官高等僚佐的通称。《通典》杜佑注曰:“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别驾、长史、司马又共称为“上三佐”。唐、宋州府上佐,一般无实际职掌。唐代州、府长官有缺时,上佐可暂为代理行使职权。《唐六典》:“若亲王典州及边州都督、刺史不可离州局者,就巡属县,皆委上佐行焉。”唐后期及宋代,上佐官或以特恩授士人,或以犯有过失的官员充任。如唐顺宗永贞元年(805),革新失败,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贬到边远州为司马,故有“八司马”之称。 上佐州府属下官吏的通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