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农具发展史history of irrigation anddrainage tools development最早的灌溉农具可能是戽斗,是一种最简单因而可能也是最原始的排灌农具。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过一件类似器形的木质器皿,有人认为就是所谓的“罱泥戽斗”。 真正的灌溉机械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小·外篇·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 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同书《外篇·天地》又说:“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凿木为机,后重前轻,絜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既然是“一日浸百畦”,可见是真正用于农业(主要是园圃业)的灌溉机械。 桔槔提取井水的深度有一定限度,井水太深时就无法使用。至迟在汉代就已采用滑轮来提取井水。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的盐井图中就有用滑轮提取井盐的画面,各地汉墓也经常出土附有滑轮井架的陶水井模型。但滑轮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并未节省人力。汉代出现的另一种提水工具辘轳则是采用摇转辘轳绞动绳索以提升水桶的办法,从而节省动力,提高功效。山东汉墓的画像石中已有辘轳提水场面,可见它至迟已在汉代推广使用。 在排灌农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的是水车的发明。水车又叫翻车,发明于东汉末年。《后汉书·张让传》:“又使掖廷令毕岚铸铜人……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但毕岚的翻车只用于浇洒道路,未用于农业。只有三国的马钧所制作的翻车才开始用于园圃灌溉:“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翻车自发明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大的排灌机械。翻车最早是用手摇的,到了唐代才出现脚踏翻车和牛转翻车,功效更高。唐代还发明另一种灌溉农具——筒车,它利用流水的动力可将河水自动提灌到高地农田,功效远较翻车为高。另一种灌溉工具立井水车也是在唐代发明的。《太平广记》卷 二五○引《启颜录》:“邓玄挺入寺行香,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邓玄挺卒于唐代永昌元年(689),可见其在唐代已流行。这种“以木桶相连”的水车是用来提取井水,故亦称为井车。井车一直在北方农村沿用,在旱地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宋元时期除继续沿用上述的几种灌溉农具外,还发明了利用流水为动力的水转翻车。元明之际又发明了风力水车,虽然这两种灌溉机械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但在中国排灌机械发展史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