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京即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京即事 上京即事元组诗名。七绝。萨都刺作。见《雁门集》卷六。原诗共五首,作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这一组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出祖国北方人民放牧的劳动生活和辽阔苍茫的草原风光。上京,也称上都。终元一代以开平为上都,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多伦县西闪电河北岸。组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为:“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一、二两句是说:在夕阳下牛羊遍野,牧草散发着清香,奶酪多么甜美。三、四句是说:贴着地面到来的北风夹带的黄沙像漫天的飞雪,家家的帐篷门前都把毡帘放下了。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景如绘,反映出塞外风光特点。诗风清丽俊逸,空旷中蕴含宁静,堪称一幅绝妙的草原晚景图。 ☚ 挽文山丞相 梅花诗 ☛ 《上京即事》《上京即事》
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注释】 上京: 即元代的上都,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赏析】 此诗仅四句,明白平易,清新淡雅,画出了大漠草原向晚的风光。 “牛羊散漫落日下”,《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此处即用 《诗经》意境。太阳将落,牛羊归圈,星星点点,布满草原,饱食者急于回栏,贪食者迟迟于后,自然形成“散漫”参差不集中的景象。如果是早晨出栏时,因一夜未食,个个埋头吃草,自然挤挤靠靠,拥作一团,无暇向前赶路,不会出现 “散漫” 的情况。所以 “散漫”二字准确地表现了牛羊晚归的情景。“落日下”点出时间,与末句 “家家行帐下毡帘” 互相照应。 “野草生香乳酪甜”,表现了草原土肥草美,人民生活富足。草原的野草就是平原农民的庄稼,野草长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牧民的生活。乳酪则是牧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野草生香,乳酪甜美是有典型意义的,它概括了牧民生活的富裕境况。“野草生香”是作者对草物感情的物化,表达了他对草原热爱的心情。 对“野草生香乳酪甜”的赞美,虽有作者感情因素在内,但毕竟嫩草是有清香之气的,乳酪确实是甜的。相反,草原扬起的风沙是很难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卷地朔风沙似雪”,作者用“沙似雪”三字却改变了黄沙蔽日的景象,从而有了几分诗意。以雪比沙,使沙“净化” 了。雪是白的,洁净如玉,沙既似雪,就不是市廛的灰尘, 而是细沙落于帐幕之上,犹如白粉粉的霰雪。 风沙起了,太阳落了,自然 “家家行帐下毡帘”。一个 “下”字用得贴切。毡帘不同于门窗,门窗可用掩、关、合、闭等字。而毡帘平时是卷着的,天晚或风沙起时才从上面放 “下” 来。“下”字还给人一种悄然无声的印象,这也是符合毡帘质地柔软的特点的。而最主要的是一个“下”字给人以从容不迫徐徐落下毡帘的感觉,反过来也就消除了风沙肆虐的印象。如果这句诗改作“家家行帐急下帘”或“家家紧系行帐帘”,那么风沙的形象恐怕就不太美好了。 作者用清新的笔调画出了一幅草原风情画。他写出了草原的自然风光,牧民的放牧生活。作者也没有回避沙漠草原的狂风飞沙,但是作了淡化处理,使诗的整个格调统一起来,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闲适和平的田园式的生活气氛。 上京即事元诗作品。即《上京杂咏十首》中的5首诗,见该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