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之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之回

上之回

乐府歌曲名。《铙歌》之一。以首句“上之回”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为匈奴烧毁。汉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时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其事而作。

☚ 艾如张   战城南 ☛
上之回

上之回

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四。《乐府诗集》列入卷一六《鼓吹曲辞》。《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颜师古注谓回中在安定,北通萧关。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汉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其歌称帝‘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皆美当时事也。”歌辞是为赞美汉武帝靖边拓疆、臣服外夷的武治功绩而作:“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词为杂言,诗题截取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

☚ 艾如张   战城南 ☛

《上之回》

《上之回》

乐府《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西汉无名氏作。关于此篇所咏史实,有两说。一说汉武帝巡幸事。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说:“汉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其歌称帝‘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皆美当时事也。”一说汉宣帝巡幸事。清陈沆《诗比兴笺》卷一说:“《宣帝纪》:神爵元年正月,上始幸甘泉。……三年春,上郊泰畴,因朝单于于甘泉宫。即此诗所咏也。”王先谦曾驳此说:“考《汉书·宣帝纪》,终帝之世,五幸甘泉,并未一至回中,曲题何所取义?”(《汉铙歌释文笺正》)此篇纪帝王巡幸,为颂祷之辞,艺术价值不高。


上之回 - 可可诗词网

上之回

乐府诗题。属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之四。古辞颂汉武帝幸回中。吴兢《乐府解题》说:“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乐府广题》说:“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汉书·武帝纪》:“〔天汉〕二年春,行幸东海。还幸回中。”古辞所咏,当即此次幸回中事。

上之回

上之回

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汉武帝时初作,因其首句为“上之回”而得名。武帝元封元年出巡西北,“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上之回》即赞颂当时盛况的乐曲,其歌称武帝“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合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后一直流传,作为军乐。

☚ 艾如张   翁离 ☛

上之回

汉乐府鼓吹歌辞。纪汉武帝行幸回中宫之事。考武帝幸回中,元封四年及六年在冬季,太初二年在春正月,均与曲辞“夏将至”不合,惟天汉二年春,行幸东海还,幸回中,适可讲通。回中,是汉朝皇帝的一个行宫。这首诗先言武帝幸回中之事:“上之回,所中益。”次写时间“夏将至,行将北”。再次写行幸经过“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至“月支臣,匈奴服”以下为颂辞,歌颂英主游观耀武之声威,“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臣子前簇后拥,君主顾盼自雄的气象,并露言外。全诗以三言句为主,简洁精当地述始末,写景象,可谓此诗之特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