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闾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原诗今译】


 三闾大夫屈原的忧愤多么深沉,
 像那滔滔的沅江、湘江流不尽。
 阵阵秋风啊,吹在落日的黄昏,
 枫林萧萧,莫不是屈子在苦吟。


 【鉴赏提示】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调,向我们托出一腔的慨然,写尽满目的悲怨,读来如闻浩叹,令人掩卷再三而忧思难平。
 诗的头两句“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破空而来,发端不凡。作者面对江水,吊古伤怀,感慨之情冲口而出。他追思屈原的一生不仅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政治理想上的挫败,还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人格上与情感上所蒙受的痛苦煎熬,这一切所构成的屈原的忧怨感愤难书难诉,直如滔滔沅江、湘江之水永流不尽。作者在这里将诗意上的“屈子怨何深,沅湘流不尽”以倒装的形式表达为“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这既是诗格的高妙处,更使诗意包孕了两层深刻内蕴:屈原的忧怨如不尽江水,作者的感慨亦如决堤江水,说不尽写不尽。流不尽的沅江湘江之水,一则借喻屈子忧怨的深重悠远,一则亦透出作者心潮的奔涌激荡。
 后两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又是另一种笔法。若言前两句写的是“诗情”,那么这后两句则写的是“诗境”。这里作者似乎跳出了那种深挚沉郁的感慨之情,退而状写眼前的景物,渲染含悲带愁的氛围。然这种笔锋的转换,非但不是意绪的断裂,而恰是作者在原有思绪与情感上的延伸与浓缩。诗中所选取的几组意象:落日、黄昏、秋风、枫林及对《招魂》诗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化用,恰是使作者原本较为清晰具体的心的感触,放大为一个模糊的浑然的悲凉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思绪与情感不那么弓满弦张、一触即发了,但那种感伤、悲悼、萧瑟的心境却愈发地浓郁而繁复了。屈子堪叹,其言难尽啊!

三闾庙 - 长江风光 - 可可诗词网

三闾庙

 位于市区昌江西岸,南傍人民公园,北临昌江的又一支流——西河。宋元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它成为瓷都的西大门,是通往九江、安徽等地通衢大道的起点,是制瓷原材料、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因此,集镇建设随之完善。至今,这里还保存了完整的明街和清街各一条。明街长80余米,宽1~2米,两侧有约40公分宽的明沟。路面和明沟皆用质地坚硬的青砖砌成。在明街范围内有9幢明中、晚期的民宅,仍住居民,保存完好。清街长230米、宽3米。街面为青石铺就。临街有建于清代的店铺和作坊。街口是座砖结构的拱形街门,门楣青石上镌刻着“三闾古栅”四个大字。街口正对昌江,河岸条石砌成的船码头依然如旧。往返于东西两岸的木船至今仍是市民过河的工具之一。
 〔现代散文〕 三闾庙三面环水,与景色宜人的市人民公园相毗邻,旸府山与其隔河相望,这里称得上是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的地方。七十年代末,此处曾有一惊人的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和明代民宅群落。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人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提案,呼吁保护好这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1980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则消息后,一石激起千重浪,本来这鲜为人知的景德镇一隅,顿时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和考古专家以及各地游客的浓厚兴趣,新闻界也把眼光投向它,中外记者争相前往采访。
 三闾庙是一古老的村庄,春秋战国时就具有一定规模。当时这里属楚国管辖。著名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汩罗江而死,消息传来,百姓悲恸。他们筹措钱财,建起一庙,曰“三闾庙”,以寄托哀思。此后,这座村庄就一直被称为三闾庙了。
 古代的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来”和“走”,三闾庙是必经之地。陆上从这里出发至饶州、都昌、湖口、九江、安徽等地,水上这里是登船、启运之点。顺昌江而下,经鄱阳湖至九江。现在还可以从市区的昌江东岸登上木船,荡起双桨,直驶三闾庙码头。站在古老的码头之上,面对波光粼粼,缓缓南去的昌江,脑海不免浮现当年昌江上“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繁荣景象。那时的三闾庙码头定是商旅船只,蚁聚蜂屯,装装卸卸,人声鼎沸。景德镇瓷器就是从这里出发,远涉重洋,敲开异国的大门,成为那里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手中的宝中之宝。
 从码头上岸,就到一拱形门口,门楣上“三闾古栅”四个大字非常醒目。门里是一条长长的清代街道。现在这里倒显得清静。青石街面,深深的车辙告诉人们,它曾历尽沧桑,饱受车轮的碾压。临街房屋多易其主,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打上现代的烙印,但古代店铺格局仍存,也有不少还保持清代的风格。若与这里的老者交谈,他们还能告诉你童年的零星记忆。那时这里是满耳市声,车马喧嚣,瓷器店、铁匠店、布店、药店、肉店、茶馆、酒馆、粮行、油行、木材行等应有尽有,南来北往之客聚集于此。
 穿过清街旁边的一条小巷,就可来到明代的一条街。这里更加幽静,风韵古朴。青砖街面,经历了数百年风吹雨打和行人车马的践踏,依然面貌清晰,可见青砖之坚硬。明代住宅现仍住着人家,房子不高,墙壁坚实,柱梁粗壮,苍劲有力;梁柱及板壁上的雕花,虽不很精致、细腻,却潇洒大方;木构件不施油漆,据说是为了显示材料的本质美,而且有利于木料“呼吸”,易于散发潮气,从而提高木材防腐能力。这些建筑平面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合理,显得实用、宁静、朴实。
 三闾庙——古代瓷都的西大门,使人不免想起清代一位诗人对景德镇的描写: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蓬;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余乐鸿)

三闾庙

在湖南长沙湘阴县北六十里。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唐代诗人戴叔伦有五言绝句《过三闾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