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遗址
鲁东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本世纪60年代初发现。位于胶州市城南3里的北三里河村西,地处泰沂山系东北麓边缘、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结合地带,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后发掘,文化堆积有两层。下层属晚期大汶口文化,上层属龙山文化。在大汶口文化层中发现房址四座,其中完整的一座呈方形,周围有浅槽墙基,房内有深达1.4米的窖穴,穴内挖出了一立方米多的粟;窖穴20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墓葬60余座,排列整齐,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仰身屈肢葬,皆头西足东,骨骼有枕骨人工变形和拔除侧门齿的现象;出土的石器有斧、铲、锛、钺、纺轮等,骨器有针、锥等,陶器有鼎、鬶、钵、罐、豆、杯、尊等;其中的猪鬶、狗鬶和“玄武鬶”造型生动别致,为该时期罕见的手工艺品。在龙山文化层中发现了30多个窖穴,近百座墓葬;葬式与下层的大汶口文化墓葬基本相同。有的墓葬随葬品多而精致,包括有陶胎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不少墓则无任何随葬品。发现的两件锥形铜器,含铜80%,含铅锌20%,是我国最早的冶铜标本之一。三里河遗址的发掘,是山东史前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对山东新石器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