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语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语掾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文学》:“阮宣子 (修) 有令闻。太尉王夷甫 (王衍) 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和王衍之事; 《晋书 ·阮籍传》记为阮瞻和王戎之事。 三语掾sān yǔ yuàn指人应答机敏,有文才。《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元稹《答姨兄胡灵人见寄五十韵》: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三语掾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文学》:“阮宣子 (修) 有令闻。太尉王夷甫 (王衍) 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和王衍之事; 《晋书 ·阮籍传》记为阮瞻和王戎之事。
释义用法 太尉王衍问阮修道家与儒家有何异同,阮修模棱两可地说“将无同?” (莫不是相同?) 王衍欣赏这个回答,便聘阮修为幕僚。时人称阮修为“三语掾”。后用此典称美人答辩机敏。 用典形式 【三语契】 明 ·汤显祖:“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三语掾】 宋·黄庭坚:“往日三语掾,解道将无同。”宋·陈与义:“翩翩三语掾,智与谩相补。”金·元好问:“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清·丁澎:“片纸能胜十万师,一身耻为三语掾。” 【工三语】 清·宋琬:“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求三语】 唐·王维:“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将无同】 宋·范成大:“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清·吴伟业:“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 【三语作掾】 清·王士禛:“十掷辄犍讵缘拙,三语作掾谁所令。” 【异同疑三语】 宋·苏轼:“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三语掾《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以此指人应对机敏,富于才学。刘商《杂言同豆卢郎中》:“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三语掾 三语掾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阮修有美誉,太尉王衍见而问道:“老庄与圣教同异?”答道:“将无同。”王衍称善,辟为掾,世谓“三语掾”。掾,属官。后世用“三语掾”、“三语”、“三字为掾”等称美幕府官员。《晋书·阮瞻传》亦有类似记载。参见“阮瞻”。 ☚ 三到 三十六体 ☛ 三语掾《晋书·阮瞻传》:“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按《艺文类聚》十九引《卫玠别传》作太尉王衍问阮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作王衍问阮修,所记不同,当以《晋书》为是。后世以为幕僚之美称。宋陈与义《简斋诗钞·寄信道》:“却忆府中三语掾,空吟江上《四愁诗》。” 三语掾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因说三字被提拔为属官。用作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之词。西晋时,有一个叫阮修的人很有名望,太尉王衍曾向他请教说:“老庄与圣教究竟有何异同?”阮修只回答了三个字:“将无同。”意思是说,莫不是相同。王衍对阮修的答复十分赞赏,于是任用他做了属官,时人戏称之为“三语掾”。(见《世说新语·文学》) 三语掾sānyǔyuàn〔偏正〕 掾,官署属员。此指因三字而任命的官员。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欲知妙湛与总持,更为江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