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自一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自一包sānzì yībāo

指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即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恢复农村集市,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包产到户的试验。“文化大革命”中,“三自一包”被林彪、“四人帮”诬为资本主义的黑货,受到批判。例如:“许多学校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狠揭狠批‘三自一包’。”(《光明日报》1968.7.7)“1961年,中国赫鲁晓夫在农村大刮‘三自一包’黑风。”(《解放日报》1968.5.26)

三自一包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政策的统称。允许农村公社社员占有少量自留地,经营家庭副业,在集贸市场上出售农副产品,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重要的农业经济政策,但是50年代后期因为“左”的错误,自留地、家庭副业、自由市场一度被取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农村的生产关系、经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收回的自留地又发还给社员,自由市场又重新开放。安徽、湖南等省区采取了自负盈亏、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土地、生产资料交给农民使用,农户独立进行生产,农民在完成统购粮和各种农产品交售任务、保证集体各项提留后,其余产品归自己所有。但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之后,“三自一包”被指责为“单干风”,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更被视为“复辟倒退”、“资本主义尾巴”,被完全取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自留地、家庭副业、自由市场等重新得到发展,包产到户也得到推行,成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三自一包

三自一包

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简称。允许社员耕种自留地,经营家庭副业,允许自给有余的产品进入农村集市贸易,是农业合作化以后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而自负盈亏的包产到户,是高级社时期广大农民创造的适于农业生产特点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当时主管农村工作部的邓子恢将各地经验总结起来,概括成为包工、包产、包财务和超产提成奖励、减产扣分的“三包一奖”制度。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曾收回社员自留地,禁止集市贸易,各种行之有效的生产责任制也被冲垮。此时,邓子恢仍然主张实行三包一奖的责任制。1959年10月,他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高级社时各地实行的三包一奖制,“是适合于目前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责任制,是鼓舞社员积极劳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良好制度。”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确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调整时期,一些省市自治区部分社队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措施,对此,邓子恢给予了积极的肯定。1962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将包产到户的作法视为“单干风”加以批判,后来他又将“三自一包”同搞修正主义联系在一起。1964年2月,他在会见外国党领导人时,批评邓子恢主张“三自一包”,目的是解散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要搞垮社会主义制度,说“三自一包”是修正主义的国内纲领。“文化大革命”中,三自一包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受到批判。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员的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自负盈亏的包产到户责任制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劳动分配形式。

☚ 自愿互利原则   平调退赔 ☛
三自一包

三自一包

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简称。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家庭副业 ☛

三自一包san zi yi bao

【历史】three freedoms and one contract

三自一包sān zì yī bāo

指农民的自留地,剩余产品的自由支配,发展农村的自由市场和包产到户。原为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的一项经济政策,后曾一度受到批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