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环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环唑tricylazole内吸高选择性三唑类杀菌剂。商品名克瘟唑、Beam。化学结构式: 性能 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87~188℃,25℃时蒸气压为266.6448×10-7帕。25℃时溶解度为:水1.6克/升、二氯甲烷33%、乙醇25%、甲醇25%、丙酮10.4%、乙腈10.4%、环己酮10.0%、苯4.2%、二甲苯2.1%、氯仿>500克/升。性质稳定,不易被水和光分解,对热稳定。对温血动物具中等毒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14毫克/千克、小鼠245毫克/千克,对家兔急性经皮>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0.25毫克/升。对兔眼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对大鼠和小鼠两年饲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275毫克/千克(8~24毫克/千克· 天)和400毫克/千克(29~46毫克/千克· 天),以275毫克/千克药量的三代繁殖试验,大鼠和小鼠均未见异常。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对野生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鲤鱼和虹鳟鱼急性LC50分别为14.6和7.7毫克/升,对蜜蜂无毒,对野鸭和鹌鹑的急性LC50>5000毫克/升。用250毫克/升三环唑溶液处理的桑叶喂蚕,对蚕茧和卵的重量有轻度影响。高选择性,对水稻稻瘟病有特效。内吸性强,易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具有很强的抗冲刷能力,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防病效果。残效期长,施药1~2次即可有效地防治整个生长期的水稻稻瘟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阻止病菌的侵入和减少梨型孢孢子的产生。 应用 对苗期叶稻瘟病可采用育苗箱和田间苗床土壤处理方法防治,75%可湿性粉剂用量为2~5克/米2。本田叶稻瘟病在其刚发病或尚未发病时,喷洒可湿性粉剂,用量为有效成分150~300克/公顷。穗稻瘟病的防治是在未抽穗或刚抽穗时喷药,其用量为有效成分337.5克/公顷。是否需第二次喷药,视病情而定,一般用药不超过两次,两次用药的间隔期为10~ 20天。加工制剂为75%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与其他农药混用不降低防病效果。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三环唑tricyclazole又名比艳。杂环类杀菌剂。化学名称: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化学结构式如下。原药为白色结晶,无味,在水中或阳光下分解缓慢,25℃时水中溶解度700 mg/kg,溶于丙酮、氯仿、乙腈、二氯甲烷乙醇、甲醇等。1975年由美国礼来公司开发。选择性内吸保护杀菌剂。主要用于水稻瘟病的防治。药剂对稻瘟菌无直接杀菌活性,离体下不影响孢子萌芽,附着孢形成和菌丝生长。但1mg/kg即可抑制病菌黑色素的合成,从而影响附着孢侵入丝的形成,抑制病菌的侵入。具有很强的内吸和运转性能,在植株体内和土壤中分解缓慢,残效期7~10周。可以拌种、蘸秧根或叶面喷洒,预防效果好。对人畜中等毒性,大鼠口服LD50为305mg/kg,以含275 mg/kg药量饲料喂大鼠3个月,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间隔期30天,糙米允许残留量为2 mg/kg。 三环唑难溶于水,不易光解,对热稳定。中等毒性。内吸性强,有双向传导作用。在植物体内、土壤内分解慢,残效期长。可用于防治稻瘟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