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非洲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非洲文学

黑非洲文学heifeizhuowenxue

指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除北非阿拉伯国家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的黑人文学。
19世纪之前,黑非洲只有口头文学,通过职业艺人代代相传。那些专门从事演唱、保存和传授口头文学的人在西非称为“格里奥特”,由他们保存下了西非史诗《松迪亚塔》。史诗赞颂了松迪亚塔这一民族英雄。19世纪之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高涨,口头文学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爱祖国、争自由、反抗强暴成为口头文学的突出主题。
黑非洲的书面文学诞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书面文学形成的直接起因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许多黑非洲国家的作家用西方语言——包括西、葡、法、英等语言——进行写作,并使文学密切联系民族解放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民族的觉醒,为了同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同化政策作斗争,在黑非洲文学领域里,产生了维护民族文化的运动。塞内加尔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法语诗人列·塞·桑戈尔(1906— )提出了文学的“黑人性”理论,直接与“同化论”相对抗。它宣扬了黑非洲文化遗产的价值,为维护民族精神文化起过重大作用。桑戈尔的诗体现了“黑人性”的理论,表现了热爱民族、热爱故土,反抗歧视和压迫的崇高感情。马达加斯加诗人约·腊伯阿里维洛(1901—1937)的诗集《几乎是幻想》、《译自夜的语言》对维护民族传统、反抗殖民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反映黑非洲传统习俗的散文和小说。其中重要的有马达加斯加作家腊查奥纳里维洛的《比纳》、安哥拉作家安东尼奥·儒尼奥尔的《死者的秘密》、塞内加尔作家列涅·马兰的《巴杜阿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黑非洲文学走向成熟,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出现了多样化,反映民族独立斗争仍是文学的主导倾向。大卫·狄奥普(1927—1960)是塞内加尔50年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继承了桑戈尔的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政论性和浪漫主义热情。诗集有《杵声咚咚》。贝尔纳·达季叶(1916— )是象牙海岸最负盛名的诗人、小说家。他曾因领导反殖斗争被捕,在狱中写出诗集《站起来的非洲》(1950),其后,又发表了抒情诗集《日子的流逝》。帕特利斯·埃默利·卢蒙巴(1926—1961)是扎伊尔前总理、著名诗人。他的诗是非洲独立的呐喊。扎克·腊伯马南扎腊(1913— )是马达加斯加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祖国》和《琅巴》以深切的感情赞美了祖国。莫桑比克著名诗人马·多·桑托斯(1929— )长期活动于政坛和文坛,他的长诗《山嘉纳》、《给我的祖国》等抨击了殖民主义的文化政策。
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塞内加尔作家桑贝内·乌斯曼(1923— )的长篇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又译《塞内加尔的儿子》、《神的儿女》)描写了主人公对民族解放与自新道路的探索,反映了新一代黑人的觉醒与成长。阿·索·法尔教授是塞内加尔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乞丐罢乞》以其尖锐的批判性获得好评。1980年底荣获黑非洲文学大奖。喀麦隆作家费迪南·奥约诺(1929— )的第一篇小说《童仆的一生》通过一个黑人童仆的眼泪,揭开了白人殖民者的肮脏内幕。《老黑人与奖章》描写了老黑人麦卡在残酷的殖民压迫面前的痛悔与觉醒,对殖民者幻想的最后破灭。钦·阿契贝(1930— )是尼日利亚富有才华的英语小说家,他的长篇三部曲《瓦解》、《动荡》、《神箭》展现了尼日利亚的伊博族人民独立前后的生活与斗争。他的短篇小说《战争中的姑娘》、长篇小说《来自民间的人》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有力地揭露了独立前后的丑恶社会现象。夏邦·罗伯特(1909—1962)是坦桑尼亚用非洲土著语言斯瓦吉里语创作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当代黑非洲“首屈一指的作家”。他的《可信国》以象征的手法,描写了殖民统治下社会上的种种弊端。费尔南多·蒙特罗·卡斯特罗·索罗梅尼奥(1910—1968)是安哥拉的葡萄牙语小说家,被称为“安哥拉小说的真正开创者”。他的长篇小说《僵死的大地》、《转折》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戏剧方面,尼日利亚有两位著名戏剧家,这就是约翰·克拉尔克(1935— )和沃莱·索因卡(1935— )。他们又是诗人和小说家。克拉尔克擅长写悲剧,以悲剧的形式歌颂非洲人民的伟大传统。他的著名剧作有《山羊之歌》、《假面舞会》、《木筏》等。索因卡的戏剧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他的剧本有《叶朗尼姆兄弟的考验》、《林舞》、《狮子与美人》、《路》、《刚果的丰收》、《疯子与专家》等。他的长篇小说《解释者》(中译名《痴心与浊水》)也有很大影响。索因卡以其卓越的创作成就荣获198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 东南亚文学   蒙古文学 ☛
黑非洲文学

黑非洲文学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黑人国家的文学。它与北非阿拉伯各国文学传统迥异。黑非洲是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大多数民族长期没有文字,部分民族虽有少量书面文献,但历史不长。直至19世纪,黑非洲文学基本上是口头文学,作品依靠民间艺人(西非称做“格里奥特”)与人民群众代代口头相传。内容形式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动物童话、民间故事等,反映了黑人世代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反抗压迫的理想。它也是古老的黑非洲重要历史“文献”,中有大量历史故事,如东非关于帕特、蒙巴萨、基尔瓦等国的历史传说,13世纪西非关于马里帝国建国的英雄史诗《松迪亚塔》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作品,现已被整理为几内亚的历史教材。19世纪后期,黑非洲人民逐渐觉醒,有组织的斗争此起彼伏,人民的口头文学有进一步的发展,歌颂民族历史、英雄人物和争取自由解放成为其突出的主题。非洲文学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艺术性,除与历史、现实联系密切外,想象丰富奇特,常赋予自然万物以性格特征与灵性,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形式多为适于朗诵与歌唱的诗、谣曲或韵文,有强烈的节奏与艺术感染力。黑非洲现代文学约产生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各国发展很不平衡,但都具有鲜明的反侵略、反殖民统治的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非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黑非洲各国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语言、文学成分,并注意保持黑非洲文学的特性。塞内加尔著名诗人桑戈尔(1906~ )首先提出文学的“黑人性”主张,强调黑人文化遗产的价值;扎伊尔诗人西蒙·金班古号召基督教会实行非洲化、民主化,写诗抗议殖民压迫。30年代马达加斯加诗人腊伯阿里维洛(1901~1937)提出捍卫本民族文化遗产,还创作了长篇小说《比纳》反映马岛古老的文化习俗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获得独立或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现代文学亦随之空前繁荣,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诗人,如继续以诗歌参加斗争的桑戈尔、象牙海岸的达季叶、扎伊尔的卢蒙巴等;小说的成果也很突出,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如塞内加尔桑贝内·乌斯曼的长篇小说《黑色的码头工》,塑造了坚强的码头工人形象。达季叶的自传体小说《克连贝》揭示了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喀麦隆奥约诺的长篇《童仆的一生》揭露了白人殖民者的凶残面目;坦桑尼亚罗伯特·夏巴尼运用象征、写实等手法,创作出具有浓厚民间文学特色的作品,被誉为现代非洲首屈一指的作家。现代戏剧也取得长足进展,尼日利亚诗人与剧作家索因卡将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与非洲音乐、舞蹈及哑剧艺术巧妙融合,创作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戏剧作品,成为非洲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纳吉布·马哈福兹   夏巴尼 ☛
00006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