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王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王墓

三王墓

古代工匠传说。见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一。相传楚国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夫妻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一对雌雄剑。干将因想到误了限期,楚王必定杀他,便对即将分娩的妻子说:他日若生了个男孩,就告诉他我藏剑的地方,叫他替我报仇。然后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果然被杀。莫邪之子赤比长大成人,找到其父所藏的雄剑,逃入深山,决心为父报仇。他在山中遇见一位侠客,赤比即以头及剑相委托,然后自刎。侠客借向楚王献头和建议用汤镬煮头之机,挥剑将楚王的头和自己的头一并砍落镬中,为赤比报了父仇。因三人的头已烂在一起无法分辨,只有将汤肉分葬,后人通称之为“三王墓”,在汝南郡宜春县内。这则传说最早见于《吴越春秋》《列异传》,本事见《太平御览》三四三引《烈土传》。

☚ 毛衣女   东海孝妇 ☛

《三王墓》

《三王墓》

小说篇名。一题《干将莫邪》。选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本篇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了楚王的残暴,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刻骨仇恨以及报仇雪恨的坚韧意志。替赤报仇的山中行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别人而牺牲自己,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王泽君、常思春《古代短篇小说选注》说:“本篇记叙巧将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而被害,他儿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被压迫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它以完整的结构和离奇的情节,把眉间尺的形象和伸张正义、舍己为人的坚强性格描写的非常鲜明。鲁迅曾据此创作著名的历史短篇小说《铸剑》。”

三王墓

莫邪子为父报仇之事。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乃成。知献剑必死,乃留雄剑,嘱其妻曰:“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持雄剑为吾报仇。”莫邪果死。其子名赤比,壮,持剑寻楚王。路遇不速客,欲借其头,为之报仇。赤比乃自刎,捧头及剑奉之。客持头见楚王,曰:“此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邀王自往临视,乃以剑砍王头落汤中,客亦自刎,头亦入镬。三首俱烂,不可识别,群臣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见晋干宝《搜神记》十一。

三王墓

三王墓

明鲁惠王、恭王、端王之墓。位于泗水县圣水峪乡皇城村北二岐山南麓。三墓东西并列,中为端王墓,西为恭王墓,东为惠王墓,东、西两墓相距约800米。以恭王墓最大,封土现高4米,南北长12米,东西宽14米,陵园仅存残墙、柱础、碎瓦,享殿等建筑群均已毁圮。陵园南门(俗称“午门”)为石块叠砌,残高1.5米。门前有单孔石拱桥(俗称“御桥”)和石牌坊,坊己圮。坊额有“鲁恭王之陵”题刻。坊前有神道。端王墓现存封土高3米,南北长10米,东西宽14米。惠王墓早年被盗,出土有墓志和其他随葬品。鲁惠王朱泰堪(1410—1473),荒王朱檀之孙,成化九年(1473年)袭封,在位9年,卒谥“惠”。端王朱观𤊟(?—1549),惠王曾孙,嘉靖七年(1528年)袭封,残暴荒淫,被“革其禄三分之一”。恭王朱颐坦(?—1594),端王之子,嘉靖三十年(1551年)袭封,有孝行,明帝曾先后七次赐玺书嘉劳,卒谥“恭”。

☚ 三女冢   三高碑 ☛
000084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