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吐鲁番市
祖国西部边疆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吐鲁番市,古名称姑师、车师、高昌、西州、火洲、吐鲁番。民国2年 (1913年) 设吐鲁番县。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归自治区直辖和乌鲁木齐市辖,1975年划归吐鲁番地区。1984年撤县改市。因盛产葡萄被称为 “葡萄城”。总面积1. 57万平方公里。
辖7乡、2镇、2场、2个街道办事处、93个行政村。辖区内有10多家自治区、兵团、地区属大中型企业。1995年,全市总人口23. 65万人,有维吾尔、汉、回等2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回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8.7万人,占79.1%;农村人口16. 97人,占71. 8%;农村劳动力7. 18万人。
有耕地1. 65万公顷,草场23. 12万公顷,山区天然次生林3 870公顷。水资源主要靠天山雪融化水,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年径流总量4.49亿立方米。
主要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 芒硝3 000多万吨,原盐10亿余吨,还有煤炭、石油等几十种。
野生动物有雪豹、熊、黄羊等3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有羊刺、甘草、桑椹、麻黄等180多种。
吐鲁番市是著名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阿斯塔拉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和苏公塔等。自然景观有闻名中外的火焰山、低于海平面的艾丁湖,以及葡萄沟、坎儿井等。
吐鲁番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已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6亿元,工业总产值2. 65亿元,农业总产值4. 19亿元,财政收入5 734万元,进入新疆财政收入前10名城市的行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5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 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708元。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是国家和自治区长绒棉、葡萄等经济作物重要基地。1995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4万公顷,产葡萄14万吨,占吐鲁番地区总产的51.4%,占全疆总产31.5%,其中无核白葡萄总产11.1万吨,占全地区总产的 47. 3%,占全疆的45.4%。产瓜2 991吨,棉花8 956吨。粮食播种面积0.84万公顷,粮食总产3. 26万吨。牲畜年末存栏34.45万头,产肉3 200吨。
工业已有30多个行业、200多个种类。吐鲁番瓜果实业公司是全疆最大的瓜果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基础设施有水库7座,库容740万立方米,灌溉渠道2 035公里,机电井1 565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万公顷。有乡村电站4座,装机容量1 100千瓦。1995年农村用电量6 977万千瓦小时。市区自来水入户率达99%,绿化覆盖率33. 6%。有农机总动力13.4万千瓦。兰新铁路、兰新公路横贯市境,吐鲁番火车站客货运输能力居全疆第二,是南北疆铁路的中转站;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拥有程控电话1. 2万门。
吐鲁番市是国家和新疆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1992年和1994年被命名为自治区 “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双拥摸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