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从四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旧社会封建礼教因歧视妇女而给她们规定的道德标准。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仪礼·丧服·子夏传》 )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 ) ☚ 叆叇 东床娇婿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古代女子必须恪守的封建礼规,也是封建社会一种传统的道德规范。《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昏义》又云:在女子嫁前,要“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孔颖达疏:“未嫁之前,先教以四德。”经过后来儒学理学的发展,“三从四德”变成了桎梏妇女的一种精神枷锁。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幼年生于闺阁,洞房深。训习仪礼足,三从四德,针指分明。” ☚ 归宁 出妻 ☛ 三从四德封建时代针对妇女的礼教。三从为: 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为: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敦煌曲子词·凤归云》:“训司礼仪足,三从四德,针指分明。”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棒著为什甚来。”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邢夫人且不敢出去。贾母见无人,方说道,“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只这贤慧也太过了。”(四七·1079)按,三从,指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功,指女工。 规范 规范辙 范轨 镕范 体范 程品 规格 规则 规容 另见:标准 准则 遵循 依照 ☚ 各种标准 礼仪 ☛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妇女遵守的道德规范。《仪礼·丧服·子夏传》:“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为三从。《周礼·天官·九嫔》:“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为四德。东汉班昭《女诫·妇行》作注:“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职,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好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三从四德是中国封建时代家庭婚姻立法的理论基础,是受国家法律保障的束缚妇女的绳索。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奴役压迫妇女的礼教。三从指“妇人有三从主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仪礼·丧服·子夏传》); 四德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见《周礼·天官·九嫔》)。东汉班昭对四德作了详尽的说明:“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见《女诫·妇行》)即要求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的闺范。封建法律以 “三从四德”作为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原则,决定男女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唐律·户婚律》规定“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被历代封建法律沿用。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歧视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如《礼记》所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很显然,“三从”就是取消妇女的独立人格,要求妇女从一出生就要服从于男子,永远安于依附、服从的地位。年幼时,服从父兄,结婚后服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还要听凭儿子做主。“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宫·九嫔》)。根据后汉班昭所著《女诫》所说,所谓“妇德”,就是“清用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也就是要求妇女一生中的思想行为都要合乎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所谓“妇言”,就是“择辞而说,不道恶语,笑而后言,不厌于人”。也就是要求妇女说话要谨慎,只能低声下气,自卑自谦,取悦于人。所谓“妇容”,就是“ 盥洗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就是妇女穿着打扮要合乎封建礼教的要求。所谓“妇功”,就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也就是要妇女从小要学会纺纱织布操持针线,还要学会烧茶煮饭,侍奉公婆、丈夫和宾客的整套家务本领。总之,“三从四德”就是要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的闺范。它是三纲的伦理要求在妇女身上的表现,也是封建道德给妇女规定的片面义务,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是封建道德压迫、歧视妇女的集中表现。 ☚ 夫为妻纲 夫唱妇随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伦理观念的核心之一,强迫妇女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行。“三从”一为从父兄,指未嫁在家的女性要服从父亲和兄长。二为从夫,指已经嫁人的女性则要服从丈夫。三为从子,指丈夫死了的女性则要服从儿子。“三从”以“从夫”为最重要,四德,指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最早见于汉代班昭的《女诫》,即要求妇女谨守品德、辞令、仪态和女红技艺的规范。 ☚ 母仪 男主外、女主内 ☛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言行和品德的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宫·九嫔》)。东汉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班昭《女诫》对四德作了更详尽的解释:“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间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三从四德在历史上主要是起了压制和毒害妇女的作用,但其要求妇女学习纺织、礼待宾客、注意清洁卫生等,则具有合理的因素。 三从四德 036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歧视和压迫妇女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妇女遵行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行。三从语出《大戴礼记·本命篇》:“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汉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妇德即贞静守节,温顺服从;妇言即不道恶语,辞令不厌于人;妇容即仪容服饰鲜洁,符合等级身份要求;妇功即善做女红,勤学技艺,侍奉公婆。 ☚ 五常 中庸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sancong side是儒家为妇女规定的封建道德教条,用以歧视和压迫妇女。“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并认为“夫者,妇之天也。”(同上)意思是说,妇女在未出嫁的时候,要受父亲的支配;出嫁以后,则要听从丈夫的支配;丈夫死了以后,就要服从儿子的支配。“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品德。“妇德”要求妇女严格遵守“三从”的教条,保持贞操,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性,“女子无才便是德”;“妇言”要求妇女说话要委婉、曲卑,要细声慢语等;“妇容”则要求妇女衣着打扮、仪态举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矩;“妇功”要求妇女学好为妇的基本功,如服侍丈夫,精通缝衣织布、居家度日之道。“四德”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等都要严格服从封建礼教的约束。“三从四德”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 中庸之道 三纲五常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父系文化传统中对女性的伦理规范。“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语见《礼仪·丧服·子夏传》)。”四德”,又称“四教”,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妇德”要求女性规矩守贞,无须才智优越; “妇言”要求女性说话委婉、曲卑,非礼勿言,言不出阃;“妇容”要求女性平时穿戴整齐,不能妖娆,非礼勿视,端庄文雅,动静有法; “妇功”要求女性专心纺织,学好为人妇的基本功,不要求手巧过人 (语见《周礼·天官·九嫔》)。“三从四德”的思想在汉代班昭的《女诫》中得到具体而浅易的论述,并为以后历代女教读本和正史列女传所传承,成为中国历史上妇女观念的主要伦理思想,对中国女性的自身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五四”运动开始这种封建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 ☚ 三纲五常 三贞九烈 ☛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Sancong side儒家为妇女规定的封建道德教条。“三从”语出 《大戴礼记·本命篇》: “妇女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仪礼·丧服 ·子夏传》作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即是说,妇女在未出嫁的时候,要受父亲的支配;出嫁以后,要服从丈夫的支配;丈夫死了以后,要听从儿子。“四德”语出 《周礼·天宫、九嫔》: “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 “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 妇容谓婉娩, 妇功谓丝枲。”班昭 《女诫》对 “四德作了更加详尽的解释: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间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洗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 ☚ 礼义之行在于谷足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三从四德见“伦理学”中的“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束缚、压制妇女的封建道德教条。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为女子规定的道德标准。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服》)。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礼记·昏义》)。要求妇女要谨守贞顺、辞令、仪态、女工、“闺范”,屈从于男子。旧社会里齐鲁尤恪守之。 ☚ 三老大 三分饥寒 ☛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the three obediences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to husband after marrige,and to son after the death of husband〕and four virtues〔moral integrity,proper speech,decorous bearing and diligent work〕 — spiritual fetters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According to Confucian ethics〕; a model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三从四德san cong si de【旧语】the 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obedience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and to son after husband’s death; morality,proper speech,modest manner,and diligent work 三从四德san cong si dethe 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 (meaning obedience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and to son after husband’s death;morality,proper speech,modest manner,and diligent work) 三从四德three obediences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and to son after the death of husband) and the four virtues(morality,proper speech,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spiritual fetters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三从四德sān cónɡ sì dé三从:指女子未出嫁时要顺从父亲,出嫁后要顺从丈夫,丈夫死了以后要顺从儿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妇女的旧礼教。spiritual fetters imposed on women in fedual society, three obediences and the four virtues,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三从四德儒家礼教给妇女规定的道德标准。战国至秦汉时开始流传与确立。“三从”始见于《仪礼·丧服》,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宣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四德”见《礼记·昏义》,在女子出嫁前三个月,要“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孔颖达疏:“未嫁以前,先教以四德。”妇德,指贞顺;妇言,指文辞;妇容,指仪态;妇功,指女工。“三从四德”的联称始见于《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一》。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解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社会里,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 三从四德《辞源》源云:封建统治阶级奴役妇女的教条。三从,指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丶妇言丶妇容丶妇功。见《礼·郊特牲》及《昏义》。《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一》:“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什么来。” 三从四德sān cónɡ sì dé【释义】古代女子要遵守的礼教及应具有的德操。 三从四德sāncónɡ-sìdé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三从四德sān cónɡ sì dé旧礼教对妇女的要求。三从: 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指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也作“四德三从”。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解义】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社会里,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三从四德sān cónɡ sì dé从: 服从,听从。古代女子的品行道德规范。三从是应当遵守的三条规矩: 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丈夫死后服从儿子)。四德是容、言、德、功四个方面的标准: 容即容貌,要长相端正态度庄重;言即谈吐,说话要谦和礼敬;德即贤惠,能侍奉长辈相夫教子和睦家庭;功即手艺能力,精于女红烹饪,会当家。苏雪林《绿天》:“他若娶一~的旧式妇女为妻,未尝不可以终身享其庸福。” 三从四德san cong si de从:顺从。三从:旧时指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形容女子贤良守礼。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sān gāng wǔ cháng;sān cóng sì dé三纲: 封建社会中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泛指封建社会所推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限制奴役妇女的礼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丁氏在娘家时,只懂得描龙绣凤,读一读《女四书》和《列女传》,听长辈讲一些~的大道理。” 132R【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封建社会要求妇女所遵循的礼教。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工)”。 三从四德sāncóng-sìdé〔并列〕 三从,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亡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出自《诗经·召南·葛覃》。《红楼梦》47回:“我听见你替老爷说媒来了! 你倒也~的。”巴金《春》:“做女人的从来就讲~。” 三从四德;七贞九烈 三从四德;七贞九烈sān cóng sì dé;qī zhēn jiǔ liè【上】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元·武汉臣《老生儿》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柔情蜜意;殢雨尤云 水流花谢;色衰爱弛 ☛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礼记·仪礼·丧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为三从。《周礼·天官·九嫔》:“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四德。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