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计划
国家银行对计划期储蓄存款变化发展所作的安排。是城镇储蓄存款计划与农村储蓄存款计划的总称。
正确编制和组织执行储蓄存款计划,是实现国家信贷收支平衡,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稳定货币的重要措施。储蓄存款是我国信用机构信贷资金的一项主要来源,是国家动员和集聚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到1988年末为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占银行、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的46.1%。在目前中国市场商品供应还不充分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方面可以推迟一部分购买力的实现,增加市场货币回笼,相对减少了对市场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储蓄存款吸收的信贷资金又可以支持轻纺、家电等工业的发展,增加市场消费品供应,从而有利于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有利于稳定物价。据统计,1984年至1988年,货币发行增加160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就增加了2592亿元。如果没有储蓄存款的缓冲作用,货币发行过多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国家历来重视储蓄存款计划对有计划调节信贷、货币的重要作用。在国家银行信贷计划和各专业银行信贷计划中的资金来源方,都专门设有储蓄存款或城镇储蓄存款的计划项目。
编制储蓄存款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城乡居民货币收支变化,城乡居民手中待用的、节余的货币量和银行吸收储蓄能力。测算年度储蓄存款计划的主要方法有:
储蓄能力测算法。按照城乡居民货币收入中可能参加储蓄的数量进行推算。一般可以从计划统计部门编制的年度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中,以城乡居民货币总收入(包括:干部、职工工资性货币收入,其他职业者的货币收入,农民的净货币收入,国家对学生和居民的助学金、救济金、抚恤金、侨汇收入等)减去城乡居民货币总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文化、生活服务费支出等),再根据城乡居民手持货币增减量,推算出全年可能参加储蓄的计划额度。测算一个地区的储蓄增加额计划,可以利用家计调查资料,以各类居
民典型户的货币总收入减去货币总支出及手持货币数量增减,推算出全地区各类居民可能参加储蓄的计划额度。
储蓄增长比例测算法。通常按照正常情况下储蓄存款增加额占城乡居民货币收入的比例进行推算。计算公式为:

人均储蓄增加额测算法。用人口平均可能增加的储蓄额进行推算。计算公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