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五sān wǔ(字)王有礼,本姓沈,明代医学家。 三五sān wǔ❶三皇五帝的省称。独孤及《冬季自嵩山赴洛道中作》:他日遇封禅,著书继三五。 三五sān wǔ见“三皇五帝”。高适《别韦参军》: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李商隐《韩碑》: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三五❶三皇五帝。分見“三皇”、“五帝”條。班固《東都賦》:“勳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三五 三五❶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柳永《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初过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绪。灯月阑珊嬉游处。游人尽、厌欢聚。”苏轼《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 三画 干 ☛ 三五 三五sān wǔ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2—931)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夜如霜,照见人如画。”(1—300) ☚ 赛 三十夜 ☛ 三五sān wǔ农历十五日。方干《中秋月》:“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三五 三五三三五五,稀疏之貌。《召南·小星》一章:“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毛《传》:“嘒,微貌;小星,众无名者。”朱熹《集传》: 言其稀,盖初昏或将旦时也。” ☚ 三千 三月 ☛ 三五 三五sānwǔ━┃ 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也专指正月十五日,即以三与五相乘所得之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宋·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三元 三春 ☛ ![]() ![]() 三五(一) 指正月十五上元节。《全唐诗》八九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之二:“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又四三九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新年三五东林夕,星汉迢迢钟梵迟。”《阳春白雪》二宋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二) 指八月十五中秋。《全唐诗》三三四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书怀》:“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又七一七曹松《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三五(1次) 指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与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望~以为像兮《章·抽》 三五sān wǔ❶ 指三皇五帝。《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王逸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三皇”即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即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五sān wǔ❶三至五,约数:只篦了~下,只见晴雯忙忙进来。(二十·442)通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天使用呢。(七二·1761)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三五 三五 sānwǔ 二十八宿之心宿和柳宿的代稱。心宿有三星,柳宿較亮者有五星,故稱。《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毛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噣即柳宿。一説,指二十八宿中的參宿和昴宿。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 少 少少(~数;~量;~许) 寡(~少;~狭;~鲜;~言;~情;多~;多~不均;~留片刻) 小(~点;~数;轻小) 约 希 鲜 轻(~微;~薄) 几个 几何 讵几 无几(所剩~) 不多(为数~) 不丰 可数 有数 有限 有点 有些(多少~) 一些 许些 许少纤须 紧张 简单(家具~) 区区一二(略知~) 二五(~之数) 三两 三四 三五(~游客) 数四四三 百二 不大(数目~) 钟斛斗斛 秉握 另见:数量 数目 物量 人少 稀疏 减少 ︱多 ☚ 少 很少 ☛ 十五以上的年龄 十五以上的年龄十五岁:成童 三五 志学(志学之年;年在~) ☚ 各岁年龄 三十岁以上年龄 ☛ 三五❶三王五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