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劳动竞赛,增产多作贡献
劳动竞赛是1943年边区为实现 “丰衣足食” 的奋斗目标出现的一个新事物, 是由安塞县劳动英雄杨朝臣和延安县劳动英雄吴满有共同发动起来的。
1942年4—6月, 《解放日报》连续报道了延安县柳林区第二乡吴家枣园农民吴满有辛勤劳动, 种庄稼的办法, 开荒多, 打粮多, 缴公粮多, 并带动全村成为模范村的事迹。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通令各专员、县长, 要求他们广为宣传, 号召每个农民向吴满有学习, 向吴满有看齐。他积极拥军拥抗, 踊跃交纳公粮, 热情帮助移民、难民进行生产,被评为边区第一名农业劳动英雄。1943年1月 11 日,《解放日报》又发表了题为《开展吴满有运动》 的社论,明确指出: “吴满有这种响应政府号召, 努力生产、周密计划的精神, 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他的方向, 就是今年边区全体农民的方向”, 1943年2月 14日, 安塞县劳动英雄、模范退伍军人杨朝臣写信给吴满有, 倡议开展劳动竞赛, 吴满有在收到杨朝臣的挑战书后, 积极赞同, 于2月28日复信杨朝臣, 表示应战, 并提出开展庄与庄的竞赛, 把生产竞赛扩大到全边区的军队、群众中去。朱德同志看到杨朝臣、吴满有开展生产竞赛的消息后, 非常重视, 电令边区所有部队积极响应吴满有的生产竞赛号召, 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1943年3月3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向边区各地党委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党委切实领导和推动这一生产大竞赛。从此, 一个劳动英雄与劳动英雄之间、军队与群众之间、军队与军队之间的生产竞赛运动迅速在边区掀起, 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在劳动英雄的带动下, 涌现出不少模范村、模范乡。
为了检阅 1943年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 表彰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劳动英雄, 边区政府于1943年11月16日~12月6日在延安同时举行了 “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 “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展览成果显示, 经过边区军民几年努力, 特别是1943年大生产运动的飞跃发展, 使边区人民初步实现了“丰衣足食”。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共表彰185位劳动英雄, 他们中有著名农业劳动英雄吴满有、刘玉厚、张振财、贺保元、杨步培、郝树才, 工业劳动英雄杨占魁, 部队劳动英雄李位, 机关劳动英雄杨立德,模范党员申长林, 移民劳动英雄冯云鹏, 妇女劳动英雄郭风英、张芝兰等。同时还奖励了5个模范村:淳耀县白原村、延安县吴家枣园, 绥德县郝家村、华池县城壕村、定边县贺家园。会议期间,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并请劳动英雄吃饭, 毛泽东同志作了 《组织起来》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