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右聲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右聲說 三、右聲說在轉注之節,曾介紹一種意見,認為形聲字的聲符兼帶有意義者即為轉注。形聲字的形成有好幾條途徑,由引申加意符以別義的,當然就變成聲符和字的意義有關聯。如果引申義多,分別加上不同的意符,就有从某聲的字有某種含意的感覺了。例如冓(字182)以木構件交接處繩索捆綁之狀 ( 從很早開始,就有人提出,以某字諧聲的字有某一個中心意義。漢代注解經常採用的聲訓辦法,就把聲讀看成是有意義的,如 《說文》對酒(字8)【 ![]() ![]() ![]() ![]() ![]() 到了晉人楊泉的 《物理論》: “在金石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宋沈括的《夢溪筆談》: “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為右文。古之字書皆从左文。凡字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之類其左皆从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就都認為諧聲符號與意義有密切的關聯。从戔聲之形聲字帶有小的含義是經常被舉以為例子的,以下且分析看看。 戔字(字164)本形作兩戈相向之狀。兵戈是以殺人為目的而設計的武器,兩戈相向是敵對的舉動,有相殘的含義。錢字,古代用於指稱挖土的農具,三晉地區採用它的形狀鑄成銅幣,因此後來也用錢指稱銅製通貨。初期的銅幣都鑄造得厚重而大,購買力很大,並沒有小的含意。至於賤字,貝殼之所以被利用為通貨的媒介,除了美麗、罕見、耐用等特點外,貝的大小一致,易以計值,是被採用的重要因素。沒有所謂的尺寸大小問題。貝殼在西周或之前是高價的物質,《令簋》有“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以貝十朋與臣十家、鬲百人等列,可見其價格之高。由於戔與小的意義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故或以為錢是用於剷土,而剗為剷土 (《說文》無,【《廣韻》剗,剗削】),殘為屍骨遭受殘害的意義,認為戔聲與殘損的意思有關❶。這表明對戔聲表意的意見,學者間是不一致的。其實,還有很多从戔聲的字與小和殘損的意義都沒有關係。現將 《說文》从戔聲的字義列於下,以見與小的意義有關的只是少數 (※表示聲符可能兼有小的意義): 俴 【 ![]() ![]() ![]() ![]() ![]() ![]() ![]() ![]() ![]() ![]() ![]() ![]() ![]() ![]() ![]() ![]() ![]() ![]() ![]() 另有: 濺 【《廣韻》激流貌】、琖 【《廣韻》玉琖,小杯】、盞 【《廣韻》小杯】、輚【《廣韻》埤蒼云,臥車也。亦兵車。又儀禮注云,載柩車也】、醆 【《廣韻》酒濁微清】等。 從句(勾)聲的字也常被舉例以為與彎曲的意義有關。句(字316)【 ![]() ![]() 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知道聲符兼有意義的,畢竟是少數。所以裘錫圭也說,“事實上,同从一聲的形聲字具有顯然沒有同源關係的不同系統字義的例子,是很常見的”❶。 不單如此,有人從古代的韻部入手,主觀地挑選幾個諧不同聲符的字,以它們具有共同的音讀,就歸納之以為都具有某種意義,經常不考慮字本身的字形結構問題。譬如說口、后、喉、谷、孔、巷、肛、工、空、公、凶等字,都具有喉部發聲而-ung韻尾的音,就認為這樣的音具有孔洞、穿通的含意 ❷。如此主觀而論斷一字的創意,有時就不能避免任意的解釋與附會。譬如: 以后與司的字形相反,說司為尿道口,后為肛門。 后(字317)【 ![]() ![]() ![]() 又說喉从侯聲,侯是射箭的靶。侯人的職責是把射在靶上的箭拔下來,察看陷入的洞。侯(字319) 【 ![]() ![]() 又說工是扛的字源,以棍穿洞而可扛舉。這是根據晚出的字形立說,前文已述明,工(字119)是單獨懸掛的石磬象形,並沒有棍子穿過的影子。至於公字(字37),是老人嘴巴兩旁之紋溝形狀。解釋更是奇妙,舉韓非子的背私為公之例,以為與谷字是聲韻的對轉,是挖開一個洞顯示其內容。還說凶字是掉進坑陷而有有凶險之意。巷為里中之道路,人要穿過路而走,故也來自同源。這種解釋文字的方式不但多附會,出人意料,往往同一諧聲的字群也同時顯示多項語意。比如又說,垢从后聲,以厚濁的土取意。吼从孔聲,取其重濁的叫聲。紅从工聲,表達厚重的顏色。 聲音早於文字的創造。開始的時候,聲音與語義可能有密切的關係,但隨着時間的流轉,它們的關係可能越來越疏遠。如以中國的情形作例子,經常是一個字的某個意義三千年來不變,但讀音卻一再發生變化,如緒論所舉的例子,可見聲音與意義的關係是不穩定的。再者從方言也可以看出聲音與意義的關係也是不穩定的。漢字的某字形一樣,意義一樣,但方音卻不同。如果聲音與意義有必然的關係,則讀音就不會起變化。甚至有假設江河的命名都具有特殊的意義,說長江的水流聲工工,故以工諧聲。黃河的水流聲可可,故以可諧聲。很多語言因年代久遠,所代表的意義已淹滅不可考,再加上命名的時代也難考證,如何確定某字諧聲偏旁意義取得的時代,而同樣讀音的字為何不具有同樣的意義或變化等難於考證的問題,以及易流於主觀論斷的棘手問題,都是難讓人輕易接受的地方。 當然,不可能一個聲音只能表現一個含義。但每一種事物的情況,都是很多因素與條件的組合,譬如一張桌子,它的組合包括木或金屬製作、四角或圓形、高出地面、有支腳、供飲食、擺設或讀書用、室內外使用、有無雕飾、上漆、加彩等內容。如何能肯定我們所作的分組和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呢? 又如何肯定某個事物的命名確是由於表現這個聲音的這個意義而不是另一個意義呢? 有時一個字形或一個音讀兼有數種意義,演變到後來,聲音已變化很多,但其中的一個意義因字形而有其意義,形成諧 該字形的形聲字包含有該意義。與其視為該字因聲讀的關係而得意義,不如視之為因字形而得字義。如果創造文字的時候,已意識到讀音代表意義,就比較有可能在字形中表現出來,因此同諧聲的字具有相通的語義還有點根據。如果選取幾個音近的字而加以歸類,且不談每一組字的時代性與使用意義之間的關係,就留下太多爭論的空間了。 ☚ 二、探究創意的方法 第七節 古今字形演變及通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