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发展前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二)开发重点/(三)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设想

☚ (三)节能措施及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

三、发展前景

三、发展前景

经过40多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遵义地区已初步解决了温饱,有的地方已经踏上奔小康的征程,农村经济已出现由单一农业经营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全面发展新格局转移的大好趋势,但是,由于基础差,投资少,科学、教育落后,全区现阶段农村经济仍然存在着如下两个特征:
(1)以耕地种植业为主的“粮—猪”结构特征。1949年,遵义地区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占74.9%,牧业占13.2%,副业占11.9%,属典型的小农业结构。到1980年,时隔31年,其农业总产值构成现状为:种植业64. 1%,林业2. 90%,畜牧业20. 07%,副业12.9%,渔业0.03%,各业比重变化不大,林、牧、副、渔四业合计仅占35.9%。改革开放后,农村产业结构初步得到调整,但单一的结构特征仍然明显。1990年整个农村经济中,第二、第三产业有所发展,总产值达到11. 51亿元,但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有24.41%。在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中,比例失调依然突出,产值构成中种植业仍占57. 34%,其余四业合计为42.66%,这与本地区丰富的非耕地资源不相协调。同时,各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种植业仍以粮食为主;林业只重视用材林,忽视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畜牧业重视生猪发展,忽视马、牛、羊、兔等草食牲畜的发展。1990年,肉类产量为18. 63万吨,其中,猪肉占93.76%,牛、羊肉仅占3.26%,畜牧业基本上还处于以养猪业为主的状况。
(2)低生产水平和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特征。1990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9. 52万千瓦,每公顷耕地拥有1. 05千瓦,机耕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8.77个百分点,98%以上靠人力、畜力耕作,机播、机割基本上为零。灌溉方面,全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4. 5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5.8%,约64%处于“靠天吃饭”状态。自然经济特征,还表现在生产和消费仍处于自给或大部分自给的低水平。据1990年农户家庭经济抽样调查,全区农副产品综合商品率为37. 8%,其中,粮食商品率仅13. 41%。每个劳动者生产粮食1 117. 05公斤,仅能供养自己在内的3.5个人。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税金、集体提留和生产成本外,只有480. 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9.43元,仅能维持农户家庭的简单再生产。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商品性消费41. 29%, 58. 71%来源于农民自产的产品,自给半自给特征仍很明显。在生产投入中,农业年人均商品性支出51.89元,牧业年人均商品性支出39.33元,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基本处于以畜力、人力、自然降水、自然肥料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
现在,遵义地区农产品供求紧张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并开始由单一农业向综合农业经济发展,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转化。虽然在转化过程中受到诸如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生态环境不良,价格体制不顺,劳动力技术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但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其优势和潜力很大。

☚ (六)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有所改善   (一)土地广阔,地貌、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立体农业配置,发展多种经营 ☛

三、发展前景

三、发展前景

为尽快改变本州农村面貌, 自治州党委、政府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从本州实际情况出发, 决心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 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 继续把发展农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带领全州各族农民和广大干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使本州农业总产值在“八五”期间保持5%的发展速度,在“九五”期间保持5.5%的发展速度。争取在本世纪末全州粮食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 逐步实现粮食自给。在抓好种植业, 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同时, 从大农业的观念出发,念好“山字经”、画好“山水画”, 把综合开发好266.67多万公顷山水资源作为主攻方向。采取“长抓林、中抓果、近期抓温饱”的战略措施, 大力植树造林,加快荒山绿化步伐, 力争到本世纪末, 全州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9.0%上升到55%, 同时把发展果木林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根据本州山多草茂、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积极发展以牛、羊、兔为主的草食动物和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生产, 增加山区人民的收入。还要积极发展渔业, 特别是稻田养鱼。与此同时, 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 使本州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八五”期间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逐步跟上全省、全国的发展水平。要抓住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的机遇, 对本州人口、粮食与生态进行综合治理, 实行“两种生产一起抓”, 依法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使本州农村在经济平衡、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 (八)农民生活改善   第八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三、发展前景

三、发展前景

9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西移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为西固区乡镇企业的再次腾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固区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利用已形成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快了乡镇企业发展步伐。1993年以来,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以年均54.6%的速度增长, 到1994年底达到15.03亿元, 比1992年增长139%,其中工业产值2.9亿元,增长124%。7个乡产值过亿元,其中西固、陈坪两乡过3亿元。29个村产值过千万元,西固村过亿元。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49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24家。实现营业收入17.4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3亿元, 分别比1992年增长175%和1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部分占到68.4%, 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1.75%。为今后快速发展与全面提高运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区乡镇企业将在世纪之交,再创新的辉煌。
展望未来,前途光明。区委、区政府已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计划从1993年起,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 力争用8年的时间, 登上20亿元和100亿元两个台阶。
第一台阶:到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西固、陈坪两乡产值过5亿元,柳泉乡达到3亿元,产值过亿元的乡达到7个。西固村产值过双亿元,东坪、小坪两村过亿元,产值过5 000万元的村达到10个。金化化工厂、西固三建公司两企业产值过5 000万元,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个。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 利税总额达到2亿元。完成陈坪工业小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台阶: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乡达到4个。产值过亿元的村达到17个。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个,其中亿元企业5个。营业收入达到125亿元,利税总额达到6亿元。建成3个乡镇工业小区。乡镇企业上交国家税金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0%;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部分比重占到80%,乡镇企业由全区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力争跨入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的行列。

☚ (六) 强化销售、开拓市场   第二节 天水市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
000201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