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外资建设东雷抽黄灌溉工程
东雷抽黄灌溉工程是陕西近年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位于关中东部, 主要解决渭北高原东部黄河以西旱原上的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整个灌溉工程分为两期建设, 由于资金不足, 1983年初, 一期东雷抽黄工程中,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提出援助申请, 争取到总价值为1 830万美元的援助; 在东雷二期续建工程中, 1990年4月, 又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5 570万美元, 两期共利用外资7 400万美元, 有力地促进了东雷抽黄工程的建设。
东雷抽黄一期工程分为东雷、新民、南乌牛、加西四个抽水灌溉系统。其中南乌牛为最大的灌溉系统, 耕地面积2.69万公顷, 包括10个乡 (镇), 128个行政村、12.8万人, 涉及到合阳、澄城、大荔、蒲城等县。1983年初, 中国政府就该系统的配套工程建设, 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提出援助申请, 经过粮食计划署派员考察及我方的努力, 决定自 1984年10月1日至1987年10月1日, 由粮食计划署向南乌牛系统尾留的抽水站、干支渠工程, 斗、分、引渠配套工程, 平整土地、植树等项目提供总工日2 460万个实物援助, 折合小麦73 800吨, 食用油1 230吨, 总价值为1 830万美元。经过项目区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努力, 南乌牛计划于1987年8月提前完成。共完成土方量8 992.53万立方米, 砌石1.97万立方米,砼16.03万立方米, 全部通过粮食计划署的评定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南乌牛计划的实施, 加快了灌区的建设速度, 一个高标准的园田化灌区初步形成。据调查, 南乌牛灌区的粮食亩产已从 1984年实施前的101千克提高到1987年实施后的163.4千克,增长61.9%; 粮食总产从实施前的36485.3吨增加到64 647.7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从受援前的1 974.73万元增加到9 031.5万元, 增长3.57倍; 人畜饮水条件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地方发病率下降34.6%; 林网覆盖率有了较大提高,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东雷抽黄二期工程是陕西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大型抽水灌溉工程。1990年, 省计委批准该工程总概算为50 020万元, 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 5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 720万元), 其余为国内配套。整个工程共修建抽水泵站37座,安装抽水机组170台, 总装机容量11.3万千瓦, 新建与扩建变电站44座, 修建干、支渠总长598公里, 各类渠道建筑物1 681座。全部工程共挖填土方2 416万立方米, 浇筑混凝土58.4万立方米, 砌石砌砖40.4万立方米。建成后, 可灌溉渭北旱原的大荔、蒲城、富平临渭等县 (区) 的8.43万公顷耕地, 解决三门峡水库移民安置区内3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该工程自1990年7月开工, 截止1995年底, 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 其中世界银行贷款5 570万美元全部到位。累计完成土石方1 458万立方米, 浇筑混凝土29.3万立方米。由于物价上涨、政策性调价等原因, 工程严重超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