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万里长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形容担负守边重任,也借指守边的将领。《宋书·檀道济传》:“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于是收道济及其子……等八人,并于廷尉伏诛。……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张九龄《饯王尚书出边》: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许幸之著。1945年11月上海联合出版社出版。文学小丛刊之一。收《万里长城》、《普希金纪念塔下》等诗12首。

☚ 扬子江   憧憬集 ☛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喻指国家所依靠的将才。《南史·檀道济传》云,檀战功卓著,然遭疑忌,宋武帝派人拘捕他,他将头巾掷在地上,气愤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芳)

☚ 人尽其才   大泽龙蛇 ☛

万里长城

《宋书.檀道济传》: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于是收捕道济及其子等八人,并诛之。“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后以此指杀害功臣有损于国家,或以“长城”喻拥兵重臣。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万里长城

比喻国家的重臣大将。《水浒后传》第一二回: “吞珪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
●《宋书·檀道济传》: “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 ‘乃复坏汝万里长城。’ ” 南朝宋檀道济是武帝时的功臣大将,宋文帝疑畏他的威名而捕杀他,他感叹这是自毁国家长城。

万里长城wànlǐ chángchéng

❶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13400华里。
❷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
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此后汉、隋都曾修筑,明代又大规模修筑,形成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规模。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使蒙恬率兵三十万在战国时各诸侯国长城基础上修筑,其后历代皆有增筑,称万里长城。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 · 长城》。后用以喻国家所依赖的人物。《宋书·檀道济传》:“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唐李白 《李太白全集》二七《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我副使李公,勇冠三军,众无一旅……转战百胜,僵尸盈川。水膏于沧溟,陆血于原野。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横断楚塞。”也作“万里城”。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力量。《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当时名将檀道济,派人去捉拿,“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也作“长城”。比喻坚强雄厚的人民军队的力量。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长城。

各种归属的军队

各种归属的军队

封建王朝的军队:神兵 天兵
帝王的军队:天戈 神旌
天子的军队:王师 王军 王旅 王赋
玉皇大帝手下的神兵神将:天兵天将
人数众多,数量庞大的帝王之师:百万王师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六军
国家的军队:国军 王师
政府的军队:官军 官兵
人民的军队:万里长城
对我国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子弟兵
抗日战争时期,对受日本侵略军控制和指挥的汉奸军队的总称:伪军

☚ 各种军队   各种职能的军队 ☛

大将

大将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某些高级将领的尊称:老总
统率指挥军队的大将:督师
国家所依赖的大将:万里长城
(高级将领:大将)

☚ 不好的将官   统帅 ☛

障碍

障碍

障(障碍;阻障;遐障;路~)阻碍(排除~)
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拦路虎
事情进程中潜伏的障碍:暗礁
成事的障碍、磨难:魔障
阻隔男女欢会的障碍物:雨云墙
爱情上所遇到的障碍、挫折:花魔月障 花灾月障
疑难障碍:疑阂
难以逾越的障碍:铁壁
不可逾越的障碍:万里长城
重重障碍:百障 障碍重重 风风雨雨 雨雨风风
处境艰难,障碍重重:荆天棘地
前进道路上障碍多,困难重重:荆棘载途荆棘满途 荆棘塞途 荆棘满地
前进道路上困难重重,障碍极多:荆榛满地 荆榛满道 荆榛满路 荆榛满目 荆榛满眼 满目荆榛 满地荆榛(
起阻碍作用的事物:障碍)

另见:阻碍 阻挡

☚ 障碍物   屏障 ☛
万里长城

037.万里长城(p2685.1)

释文云: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战国时诸侯国原有长城为基础修筑,因地形起临洮,东达辽东,称万里长城。至明代又以秦长城为基础,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全长一万二千七百余里。其中嘉峪关至山海关,至今大部仍然保存完好,即今长城。后亦以喻最可依赖者的人或事物。《宋书·檀道济传》: “初, 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唐·李白《李太白诗·二七·䬻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 “我制使李公勇冠三军,众无一旅,……一扫瓦解, 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
按:释文失误者四:
一、逻辑混乱。叙过秦长城、明长城、今长城,乃云: “后亦喻最可依赖者的人或事物”,其下又引《宋书》、唐人李白书证,则不知此“后”字究指何时之后,删之可也。
二、所谓“后亦喻最可依赖者的人或事物”,语意重复而欠通,代词“者”与下面“人或事物”为一事,或存“者”而删“的人或事物”,或删除“者”字皆可,不当并存。并存则为蛇足。
三、释文“因地形起临洮,东达辽东”,欠于修辞,失对,有碍叙事之理解,动词 “起” 字前着一“西”字表方位之名词状语,则当矣。下文“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与此句式并同而当,故此句所失之“西”字必补,否则,两处相较,相形见绌矣。
四、李白书证乃是散文“序”,不当入于诗集, 为书名误称, 当作: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卷二十七为序文。说详前,不另。

☚ 万岁   莲 ☛

万里长城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项目。位于中国北方,现存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经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到达嘉峪关(据2001年2月新华社讯:最新考古发现表明,万里长城一直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其西端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甘肃嘉峪关)。修建长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公元前7世纪齐、魏、赵、燕、秦等诸侯国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入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增筑扩建,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达辽东、长约5000 km的秦长城。汉长城达10000 km,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燧遗迹仍处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筑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了50000 km。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奇迹。长城工程之巨大,世界罕见。秦代修长城除动用30万~50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40万~50万人。以明代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 m3,土方15000万 m3。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界处设置了关城。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每隔一段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每隔一定距离建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食和供守卒居住。沿线还建有烽燧、烽台,用来举火燃烟,传递信息。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如此宏伟,在古代建筑史上可谓一大奇观。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Wanli changcheng

始建于秦的战争防御建筑。战国时,秦、赵、燕三国为了阻止匈奴人南下侵掠,分别在自己国家的北部边塞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无前213年,开始在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把它们联结成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达辽东的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以后,历朝各代都曾对长城进行过修复,尤其是明代,为防止瓦剌和鞑靼的南下,曾18次大规模地修建长城。今天我们见到的万里长城大部分是明代长城的遗迹。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 700公里,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焚书坑儒   阿房宫 ☛

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险要地段修筑长城。秦统一全国后,于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的长城加以修建,并且将其连接在一起,西起临洮(今甘肃泯县),经黄河河套以北沿阴山山脉直达辽东鸭绿江边,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又开始修缮。东起渤海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横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余公里,为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其中山海关,又称“榆关”,形势险要,有“万里长城第一关”、“天下第一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即此。南部为通往北京的咽喉。嘉峪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历来为东西交通要冲、军事要地。

万里长城

❶中国古代一项极为伟大的防御工程。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当时秦、楚、齐、韩、赵、魏等几个较强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把从前秦、赵、燕3国的北方长城,加以修缮、连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到辽东,蜿蜒1万里,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建成的绵延万里的线式防御筑城体系。此后,汉、明二朝继续构筑、修缮长城,全长超过1万里。世称“万里长城”。
❷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万里:形容距离很长。唐代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 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明朝后期澳葡当局修筑的澳门城墙的代称,亦为城墙下街道的通称。1605年左右,葡萄牙人通过贿赂中国守澳官员,在大三巴教堂以北地区修筑城墙。1622年完成北起大炮台山麓、东抵嘉思栏炮台附近海滨的一段城墙,1622年又先后建成环绕澳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城墙。17世纪30年代,明政府允许建筑的澳门城墙完工。由嘉思栏炮台起,向北转西,到水坑尾门,又转西北至大炮台,再西北至三巴门,又转北,沿白鸽巢,至沙梨头关闸门,向西南,至海边高楼,城墙以南即澳门城。澳门城客观上成为葡萄人居住的地区,也有中国官府建立的数座官衙设于城内。这些城墙均于18世纪拆毁,后人们将原城墙下的街道称为万里长城街,今又称妈阁斜巷。

☚ 郭居静事件   蔡继善制澳十条 ☛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古代中华民族为抵御北方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巨大城墙。春秋后期,各诸侯国为互相防御,均在边境筑有城墙。战国末年,北方匈奴民族日渐强大,与之毗邻的秦、赵、燕等国分别筑起长城进行防御。秦统一天下以后,命蒙恬征集民力,于前214年将秦、赵、燕三段长城联为一体,重新加固,形成了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秦代长城。汉至明代,陆续加以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尚存的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长达11000里的万里长城。这项世所罕见的巨大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对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保障内地生产以及巩固和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 焚书坑儒   大泽乡起义 ☛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The Great Wall
❍ 从“老百姓” 到军人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干革命,干战争,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毛泽东选集》165)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ordinary civilian and the soldier,but it is no Great Wall,and it can be quickly closed,and the way to close it is to take part in revolution,in war.

万里长城wan li chang cheng

the Great Wall

万里长城

The Great Wall (of China)—built on and off from 3rd century BC to 16th century AD,and over 13400 li or 6700 kilometres in its total length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原指中国的万里长城,现多比喻人民军队。the Great Wall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解义】指我国的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例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好像隔着一条~似的。
【近义】钢铁长城

万里长城

《辞源》源云: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战国时诸侯国原有长城为基础修筑,因地形起临洮,东达辽东,称万里长城。……后亦指喻最可依赖者的人或事物。《宋书·檀道济传》:“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唐·李白《李太白诗·二七·〈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我制使李公勇冠三军,众无一旅,……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
按,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独补逸云:也作“长城万里”。宋·陆游《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长城万里知谁许,看镜空悲两鬓霜。”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原指我国的长城。后比喻国家依赖的大将。今又比喻人民军队。《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月光如矩,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 ‘乃坏汝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wànlǐ-chángchéng

❶即“长城”。春秋战国各国都修筑了供防御的城墙。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防御匈奴南侵,将秦、赵、燕北边长城修缮加固,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后历朝历代续有补修、增修。
❷喻指国家所依赖的战将。现也用以喻指人民军队。参见“自毁长城”。
❸喻指不可逾越的障碍。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❶ 原指我国绵延数千里的长城。
❷ 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将士或军队。
❸ 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也作“长城万里”。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解义】 指我国的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例句】 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好像隔着一条~似的。
【近义】 钢铁长城

万里长城wan li chang cheng

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近】钢铁长城铜墙铁壁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àng chéng

原指我国的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军队。

万里长城wànlǐ-chángchéng

〔偏正〕 中国秦朝修建的长城。❶比喻守卫祖国的将领或军队。唐·李白《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我副使李公勇冠三军……可谓~。”《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
❷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1章第4节:“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
△ 多用于第一种用法。
【近义】铜墙铁壁 钢铁长城。
也作“长城万里”。

万里长城wàn lǐ cháng chéng

原指我国秦代的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现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