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盘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盘舞 七盘舞汉代民间舞蹈。又称《盘鼓舞》、《盘舞》、《踏鼓》。曾列入“百戏”演出,后用于宴享。表演时,在地上排列盘或鼓,或盘、鼓并列(一般用七个,也有三、五个不等),踏之作声应节。舞者着长袖舞衣,在盘、鼓周围或盘、鼓上回旋踏节,作各式舞蹈。舞者有男有女,有独舞、双人舞或群舞。舞姿优美矫健,长袖飘拂翻卷。伴奏的乐队规模较大,包括歌者及吹、弹、打击乐器等。 ☚ 灵星舞 长袖舞 ☛ 七盘舞 七盘舞汉代民间舞蹈。后用于宴享。在地上排列盘或鼓,或盘、鼓并列(一般用七个或三、五个不等),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东汉张衡《七盘舞赋》有“盘鼓焕以骈罗”、“历七盘而屣(一作纵)蹑”之句。在出土的汉画像中也有《七盘舞》的形象资料(见《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武术梅花桩练法,似有此痕迹。 ☚ 力士舞 大武 ☛ 七盘舞 041 七盘舞汉代著名鼓舞。所谓盘是指盘状的鼓,鼓的数目可多可少。舞时男子宽袍大袖,女子长袖窄腰舞裙,在盘鼓上做出各种舞姿和跳跃动作,同时还要随曲踏出有节奏的鼓声。张衡在《舞赋》中所写的“裙似飞鸾,袖如回雪”,“历七盘而纵蹑”,是形容七盘舞的舞姿和跳跃的动作。而傅毅在《舞赋》所言“于是蹑节鼓陈”,是指舞者以足击鼓的节奏声。 ☚ 賨人 舞赋 ☛ 七盘舞 七盘舞汉魏时期的著名宫廷乐舞,盘鼓舞之一种。因舞人在搁置地上的七个盘上起舞而得名,汉张衡《七盘舞赋》 中即有 “历七盘而屣蹑”语。从山东历城出土的汉画像石 “七盘舞” 上可以看出,该舞为独舞,一般为女性,舞者头戴花冠,身穿长袖燕尾舞衣,束腰,利屣,脚下七盘一鼓,舞者在盘、鼓之上,蹑步起舞,两袖上下左右翻飞,有如飞鸟翱翔。东汉傅毅在其《舞赋》 中对七盘舞描述道: “其始尖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这传神的语句,把舞者精妙的动态完整的勾画出来,把一个舞人雍容富丽,从容不迫的风度表现了出来,成为千余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 巴渝舞 灵星舞 ☛ 七盘舞 七盘舞汉晋时期的一种舞蹈。张衡在《西京赋》中有“振朱屣于盘樽”之句,在《舞赋》中又称“历七盘而屣蹑”。汉晋人诗赋中常常言及七盘舞,但在史籍中记载极少。据陕西绥德、山东诸城、山东沂南、河南南阳、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砖石,七盘舞的表演有鼓,有盘,鼓盘数目不定,覆置盘于地上,配以踏击之鼓,舞者衣长袖,或蹑足于鼓、盘之上,或徘徊于鼓、盘之间,“若俯若仰,若来若往”,“体如游龙,袖如素蜺。”西汉时期,七盘舞的分布较广,遍及各地,也是长安的主要舞蹈节目之一。晋代以后,七盘舞由以足蹑盘逐渐演变为以手舞盘,并加用舞杯,成为杯盘舞,又名世宁舞。表演方式渐以抛接旋转杯盘为主,开了唐代舞盘伎的先声。 ☚ 巴俞舞 剑舞 ☛ 七盘舞 七盘舞汉代舞蹈。见“盘鼓舞”。 ☚ 七巧灯 七盘舞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