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词《如梦令》 - 李清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词《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鉴赏《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疏,疏放、疏狂。风骤,风急。 ③浓睡,沉睡。 ④绿肥红瘦,形容雨后海棠叶与花之貌。绿,代叶。红,代花。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觉醒来,昨天夜晚的情景又出现在作者的脑海之中。风大雨狂,作者无限感伤。只好借酒来排遣,结果饮而过量,沉沉地睡了一觉,但第二天清晨,词人的酒意还没有完全消退。然而尽管作者还处于朦朦胧胧、迷迷糊糊状态之中,还是想起昨天的风雨,想到了风雨之后的海棠。于是急切地向卷帘之人询问“现在的海棠花怎样了”,一个“试问”,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问了出来。可卷帘之人怎能揣度出多愁善感词人的心理呢,所以只是漫不经心地说“海棠依旧”。一个“却”字,既表明卷帘人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又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同时也说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因而词人急切地发表了自己的猜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卷帘之人回答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知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狂风骤雨,加快了它衰败的步伐。作者从风雨写到残酒、从试问写到猜想,使自己的惜春、伤春之情跃然纸上。

“雨疏风骤”是“绿肥红瘦”的直接原因,同时也蕴涵了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感。在古代诗词中,惜花往往与风雨相连。例如冯延巳《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凄风苦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它就成了一种悲凉无奈的象征。

综观全词,作者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评道:“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尤其是“绿肥红瘦”,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如梦令,参见第255页相关介绍。

●关于这首小令中的卷帘之人,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多认为是侍女,也有人认为是赵明诚。他们认为这首小词是一对青年夫妇的甜蜜温馨幸福美满生活的写照。如果是侍女,这首小令就少了许多情趣。

●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后的生活,可谓是充满情趣。《金石录后序》中,有这么一段关于她们夫妻生活的精彩记载:“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新婚生活充满了情趣,二人在这如影随形、相知相投、轻松和谐的日子里,度过了七年的美好时光。“斗茶”也被传为佳话。

文人们总是多愁善感,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人们向来是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而此诗作者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退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惆怅阶前红牡丹”,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晚来唯有两枝残”,笔锋一转,到晚上只有两枝残败,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明朝风起应吹尽”,一叶而知秋,何况两枝乎?现在虽然才只“有两枝残”,明天风后又会是何景呢,恐怕牡丹花会被吹尽吧。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综观全诗,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在无数惜花的诗中别具一格。诗人从牡丹花今天之状,想到明天风后之貌,再到秉烛赏花,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将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宋词《如梦令》 - 李清照 - 中华宋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宋词《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鉴赏《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常,通“尝”,曾经。溪亭,近水的亭台。 ②藕花:即荷花。

这首小令是作者追忆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作者以“常记”开篇,点出所记之事乃是往事,而且印象深刻,历久不忘。“溪亭日暮”,既告诉了读者事情发生的时间——傍晚,又点明了地点——“溪亭”,还使其了解了沉醉的原因——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红红紫紫的色彩随意泼洒,万物披上橘红的轻纱。夏日的炎热,已经消退。小溪之中,清水潺潺,碧叶田田。清风袭来,芳香肆溢,沁人心脾。这景色,怎不叫作者陶醉;这意境,怎还能辨得清方向;或许还有些美酒,“不知归路”当然是情理之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天色已晚,作者兴致消退,划桨归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作者情不自禁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用足力气,划呀,划呀,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惊飞了。“惊起一滩鸥鹭”,突然到来的不速之客惊动了这里的主人,也打破了这里的寂静,更为这里增添了景致,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愉快的经历,精彩的画面,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综观全词,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受出发,揭示出了寻常生活中蕴涵着的情趣,尽显作者早年生活的纯真与浪漫。语言朴实无华,风格自然清新,读来亲切动人。

藕花,又称为“荷花”“莲花”“芙蓉”,作为意象常常被文人骚客用于诗歌中,在不同的环境之中表达不同的感情。其中之一,就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宁静景象。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周邦彦《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在读者眼前铺开了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好的景象,可谓是妙笔生花,妙笔生画。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宴桃源、比梅、无梦令。苏轼词注:此曲本后唐庄宗(李存勖)制,原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因其词中又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的叠句,乃改名如梦令。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名如意令,六十六字,上下阕均为七句。

●这首小令能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审美享受,应该说与作者早期优裕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密不可分。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以后,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身,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

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也格外的富有情趣。

开心快乐、美好幸福的生活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回忆,充满情调、富有诗意的画面总会激发起文人创作的冲动。作家们用诗、用词、用散文,使那清新优美的画面成为永久的定格。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起首两句,作者描绘了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唧唧喳喳,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作者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孩子们在春风中的活动: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孩子们早早地放学了,拿出自己扎好的风筝,在这和暖的春风中放飞。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天真活泼的儿童,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艳丽多彩,生机盎然。一个“忙”字,把孩子们的勃勃兴致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草,这树,这莺,这鸢,这场景,这画面,作者是多么的熟悉呀,这一切也把作者带回到了童年。

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眼前画面的描绘,也是自己儿时难以忘怀的记忆。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