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子(一) 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见《文选》五二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后世称建安七子。《全唐诗》一二七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咏七子之诗,佩两国之印。”又五九三曹邺《寄监察从兄》:“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 (二) 指明“前后七子”。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七子 七子皇帝妾名。秦代始置。汉代沿置。《汉书·外戚传》: “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 七公 七班 ☛ 七子 七子宫中女官名。汉代宫中女官分为十四等,七子在充依后,良人前,列第八等,官秩相当于八百石,爵位与左庶长(秦汉赏功二十等封爵中之十一) 相同。 ☚ 充依 良人 ☛ 七子qi ziSeven Masters of the Jian’an Period (namely the seven men of letters Kong Rong,Chen Lin,Wang Can,Xu Gan,Ruan Yu,Ying Yang,Liu Zhen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七子qī zǐ秦汉时期皇帝妃子的一种称号。《汉书·外戚传》:"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也是宫中女官名。《后汉书·皇后纪》:"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釐。"注:"汉兴因秦之称号,正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参看"八子"条。 七子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七位著名作家合称。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和刘祯。“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祯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或以自骋马马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因七子同居魏都邺中,又称“邺中七子”。“七子”中以王粲成就最高,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有《七哀诗》、《从军诗》、《登楼赋》等。刘祯与王粲齐名,钟嵘评其诗曰“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代表作有《赠从弟》三首。陈琳擅于写章、表、书、记一类应用文章,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孔融主要作品有《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荐弥衡表》、《杂诗》等,曹丕评其文曰:“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阮瑀少年时就学于著名文学家蔡邕,在曹操军中与陈琳同掌记室,有诗《驾出北郭门》等。徐幹诗善作情语,有《情诗》、《室思》等诗传世。应玚存诗不多,且多数较为平庸。 七子❶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反抗中央的七国诸侯王。 七子内命妇名。西汉武帝时置,为皇帝之妾,位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在充衣下良人上。东汉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