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左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左衽

前衽向左掩,是古代少數民族服裝樣式。杜篤《論都賦》:“若夫文身鼻飲緩耳之主,椎結左衽鐻鍝之君。”

左衽

 【出典】 《尚书·周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旧题汉·孔安国传:“言……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
 【释义】 古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衽)向左,不同于汉族向右,左衽遂成为少数民族的代称。
 【例句】 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魏扶《和白敏中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5898)这里的“左衽”指大唐统治之外的少数民族,诗言他们感激朝廷,歌颂帝德。
左衽

左衽

《论语问》: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后以此典指受外来异族的统治。李沈《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失一时机会,嗟左衽吾民。”

☚ 左触右蛮   左挹浮丘袖 ☛

左衽zuǒ rèn

衣襟向左开缝,是少数民族的服式。耿湋《奉送崔侍御和蕃》:“俗殊人左衽,地送水西流。”

左衽

❶谓衣襟向左。《后汉书·西羌传》:“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
❷借指少数民族。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中国圣贤之所建制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
●《书·毕命》: “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左衽: 衣襟向左。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相传周康王命毕公保厘东郊,所作册命之辞,指出周文王、武王、成王三代,虽世变风移,但四方安定,服装一样,国家无事。

左衽

衽鄉左反生時也。《禮記·喪服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左衽,結絞不紐。”鄭玄注: “左衽,衽鄉左反生時也。”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左衽
左衽  zuǒrèn

前襟向左的一種衣制。古代爲少數民族服式。先秦已見。《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賴。”《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邢昺疏:“衽謂衣袗,衣衿向左,謂之左衽。”《三國志·蜀志·廖立傳》:“聞諸葛亮卒,垂泣歎曰:‘吾終爲左衽矣?’”《金史·輿服志下》:“女真婦人,上衣謂之團衫,用黑紫或皂及紺,直領左衽,掖縫兩傍,後爲雙襞積,前拂地,後曳地尺餘。”

左衽

衣襟向左掩,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与华夏的右衽有别,于是以“左衽”代称受异族统治。《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矣。”(微:如果没有。被:同“披”。)

左衽zuǒrèn

服装襟式之一,衣襟由右向左掩。主要用于死者的殓服和少数民族服装。❶周礼规定死者殓服的衣襟向左,不用纽扣,以区别于生者的右衽之衣。《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唐孔颖达疏:“衽,衣襟也。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仪礼·士丧礼》:“主人袭反位,商祝掩瑱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连絇;乃袭三称,明衣不在算。”汉郑玄注:“迁尸于袭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纽。”
❷少数民族服装多是左衽,借指少数民族服饰,后引申为少数民族或非中原民族的代称。在少数民族统治的辽金元时期,左衽也用于汉族的士兵、官吏。但清朝除礼服、朝服外,通用右衽。《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宋邢昺疏:“衽谓衣衿。衣衿向左谓之左衽,夷狄之人被发左衽,言无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中国皆为夷狄。”《后汉书·西羌传》:“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周书·突厥传》:“其俗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也。”《三国志·蜀志·廖立传》:“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二三:“其诸大首领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荅、五押等,大者千余骑,次者数百人,皆私甲也……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辽史·仪卫志二》:“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金史·舆服志下》:“女真妇人,上衣谓之团衫,用黑紫或皂及绀,直领左衽,掖缝两傍,后为双襞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卷四:“苗人古三苗之裔也……其人魋,结跕躧……班衣左衽。”

左衽(陕西咸阳元墓出土陶俑)

左衽

古代北方民族服装多为左衽。到13世纪时,蒙古族改为右衽。元代明文规定:“百官公服为右衽”。民间服装随之也有改变。有些婴儿服装直到解放前仍未改变,作为吉祥风俗的传承。女装亦同此。

左衽

左衽

衣襟向左开的衣服。衽,衣襟。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中国的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有关少数民族衣有左衽的记载。汉代王充《论衡·谴造》记: “苏武入匈奴,终不左衽。” 就是讲的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仍不穿匈奴服装的故事。随着历史的变迁,广大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上也逐渐和汉族相融合。汉族服式和少数民族服式同时并存。如北方民族着左衽袍的袴褶制,就被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官服定制。并且沿袭到隋唐及宋代。辽、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为主的政权,辽代、金代的官服主要是契丹族服装特征: 一般为左衽、圆领的窄袖袍。元代男子公服虽已多从汉俗,但妇女的袍服,还是以少数民族的左衽袍为多。左衽的另一个意思,还指古代的葬服。《礼·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

☚ 暖耳   龙袍 ☛
左衽

左衽

《论语·宪问》: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后以此典指受外来异族的统治。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管之叹,抚事弥深。”

☚ 樽酒不空   左袒 ☛

左衽

古代少数民族服装,衣襟续衽向左,与中原民族不同。故谓汉人沦落蛮夷之地者为左衽。《三国志·蜀志·廖立传》:“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秦汉时,中原人效胡服为袴褶之制,褶为左衽之短衣,故谓褶为左衽。汉史游《急就篇》卷二《襜褕袷複褶袴》:“褶谓重衣之最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