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左藏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左藏库古代设于京师的中央国库,始建于晋朝,后几经废置。隋唐时期以左藏掌管全国赋调租税收入的金钱、帛丝等,以右藏掌管全国各道州县常贡的金玉珠宝。左藏具有中央总金库的职能,负责付给官俸、支给军费和供给宫廷,直接代表着国家财政的实力,是当时社会经济盛衰的标志,深受统治者的重视。唐左右藏同受太府寺的管辖,左藏为上署,右藏为中署或下署,左藏令为七品下阶,右藏令为正八品下阶,太府少卿直接兼任左藏库的出纳。天宝年间,朝廷曾设专使负责左藏库,以便直接控制财权,这一制度延续到五代。宋元两代保留了左藏库的建制。 左藏库 左藏库仓库名。官署名。金国置。掌国家贡赋所收金银珠宝及钱的保官。属太府监。《金史·百官志二》:“左藏库:使,从六品;副使,从七品。掌金银珠玉、宝货钱币。” ☚ 左选曹 左中兵曹 ☛ 左藏库 左藏库唐宋官库。宋属三司,掌受地方上供之财赋。诸路上供金银、钱帛、丝绵纲运,悉辇送左藏库封存,以其财供官吏、军兵之俸禄和赐予等日常经费。宋初止一库。太平兴国二年( 977 )分为二库。徽宗政和六年(1116 )修建新库,以东西库为名。除汴京(治今河南开封)外,时西京(治今河南洛阳)、南京(治今河南商邱)、北京(今河北大名东北)均置左藏库。元丰(1075—1085 )改制后辖于太府寺。南宋亦设左藏东西库,东库掌币帛絁绸等物,西库掌金银泉券彩纩等物。其财十分之七用于军饷,十分之三拔充宫禁百官之禄赐。 ☚ 奉宸库 作坊物料库 ☛ 左藏库监当局名。为宋代中央最大的财库。宋初隶左藏库使,后隶三司,元丰后隶太府寺、户部。 职源与沿革“左藏”之名始于晋(《通典·职官》8《太府卿·左右藏署》)。左藏库之设始于唐(《新唐书·百官志》3《御史台 ·监察御史》)。宋初沿置(《长编》卷6三月条)。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五日分为三库,分藏钱币、金银与匹帛(《长编》卷18丙寅、《事物纪原》卷6《左藏库》)。淳化三年十一月分左藏库为左藏库、右藏库。右藏库主收纳,左藏库主支给。淳化四年废右藏库。左藏库之下分四库,即左藏钱库、左藏金银库、左藏丝绵库、左藏生色匹帛、杂色匹帛库(《长编》卷33十一月条)。大中祥符二年冬,并左藏库钱库、金银库、丝绵库三库为一库,加上原生色匹库、杂色匹库共三库(《长编》卷72)。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并生色匹帛、杂色匹帛二库为一库,左藏库分二库,即以左藏南库、左藏北库区分(《咸淳临安志》卷8《左藏库》、《长编》卷84丁丑)。政和六年新建左藏库二库南向东、西并立,遂改称左藏东库、左藏西库(《宋会要·职官》27之22、《咸淳临安志》卷8《左藏库》)。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御前椿管激赏库拨归左藏库,称南库,左藏库增为东、西、南三库;淳熙十年八月二十八日拨隶户部,左藏库仍分东、西二库(《宋会要·食货》51之30、11)。 职能受纳四方财赋收入,以供中央与地方经费开支,及文武官吏、军兵俸禄与赐赉等(《宋会要·职官》27之3)。左藏东库储钱币、帛絁,左藏西库储金银丝纩(《咸淳临安志》卷8《左藏库》)。 编制左藏库监官四员,通管二库。熙宁九年后,增为五员,东库二员,一文一武;西库三员,二文一武。门官二,西库称都门官,东库称中门官。拘押官六员,嘉定三年四月定为二员(《宋会要·食货》51之15、17、25)。吏额增减不常。以绍兴元年为例:左藏东库上、下界,专知官各一名、副知各一名,押司官共二名,手分共十二名,书手共三名,库级共二十名,兵士共二十五名;左藏西库上、下界,专知官各一名、副知各二名,押司官共二名,手分共十二名,书手共三名,库级共二十五名,兵士共二十五名;左藏东、西库门手分共二名、库子共二名(《宋会要 ·职官》51之26、27)。 简称与别名❶左藏。《龙川略志》8《陕西粮草搬运告谒可拨内藏继之》:“议者以为左藏之外,特置此库。”《宋会要·职官》27之3、22:“左藏库受财赋之入……。旧左藏分南、北两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