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 《儒林外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 《儒林外史》

七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吴敬梓生活的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号称清朝的“盛世”。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封建经济也在清初残破的基础上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民的加紧掠夺,尤其是乾隆以后,政治趋于腐败,贪污之风日盛,人民生活更加悲惨,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清统治者对知识分子也是采取高压与怀柔相结合政策,一方面使用笼络、利用、羁糜等手段,让知识分子为清统治者服务;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推崇程朱理学,大搞文化专制主义,从而引起一些具有初步民主主义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和反对,《儒林外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全椒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从小酷爱读书,浏览《四书》、《五经》,渔猎诸子百家,尤其爱读各种野史、笔记、禁书秘本,从中接受了我国占典文学,特别是在古代小说中批判黑暗现实的优良传统,18岁考取秀才,29岁参加科考和乡试,科考通过,乡试却未被录取,从此绝意科场。33岁移居南京,此后曾到安庆、芜湖、杭州、扬州等地广交朋友。由于家境败落,又不善治生,生活极其贫困,靠卖文、卖书和亲友周济度日,但他不以为意,仍专心读书,勤奋写作。长篇巨著《儒林外史》就是在寓居南京这最困难的日子里写成的。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作客扬州,病殁,终年54岁。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在清代文网森严的情况下,假托描写明代事情,用犀利的笔触,揭开当时所谓“康乾盛世”的表面繁荣的假象,把它内部黑暗糜烂、污秽不堪的真相淋漓尽致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小说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从揭露毁灭文化、败坏人才的科举制度入手,深刻解剖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肮脏灵魂,暴露他们空疏无知、堕落无耻的丑恶面貌,无情地鞭笞了封建统治阶级中昏瞆无能、贪赃枉法的大小官吏和专横暴虐、贪吝刻薄的豪绅地主,辛辣地讽刺了虚伪、残忍的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等等,从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封建社会的群丑图。与此同时,作者还描写了一些轻视功名富贵、鄙视科举制度的知识分子。作者对那些淳朴、单纯、自食其力的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示了在地租、高利贷等残酷剥削下无法生活而卖儿鬻女、投河自杀的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对人民大众在封建黑暗统治下奋起反抗的斗争也给予一定的肯定。《儒林外史》象一面镜子,从腐朽的科举制度这一特定的角度,照出了当时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腐败的全貌。
《儒林外史》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30余万字的篇幅里,共出现300多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有五六十个,作者着力刻划的典型形象至少有一二十人,象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扬执中、权勿用、张铁臂、胡屠户、王仁兄弟、杜少卿、沈琼枝等等都是各有个性、特色鲜明的人物,即使是出于同一阶级、甚至同一阶层、同一类型的人物,作者也能塑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作者本着比较进步的思想倾向和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通过各种杰出的艺术手法,对种种丑恶人物和事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达到了空前的成就。正如鲁迅先生所歌颂的那样:“敬梓之所描写者,……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鲁迅全集》第八卷第182页)
《儒林外史》成书后,先以抄本流传,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和好评。此后,各种印本不断出现,流传更广。目前所能见到的版本就有四五十种之多。它那高度批判现实的精神,杰出的讽刺艺术技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乾隆   八 芜湖铁画 ☛
000004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