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境内山地、平原、丘陵、河川等多种地貌类型和水、热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构成了众多的生物环境类型组合,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有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且有许多稀有的、珍贵的品种。长期以来,它们一直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原料发挥着重大的经济作用。
众多的生物资源为辽宁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生物资源(如森林和草地)的繁衍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原料,也起到生态平衡的作用。如辽宁东部山区的森林,长期以来一直起着涵养水源的作用,每年涵养水源120多亿吨,每年为中部十大城市提供生产及生活用水70亿吨。许多生物资源本身具有高的经济价值。据调查,辽宁省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有1350种。按用途可分为药用、油脂、食用、观赏等多个类型。
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辽宁同全国很多地区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培育了不少粮食作物、果树、林木、畜禽、水产等优良品种。其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豆作物杂交品种、固沙造林、果树栽培、柞蚕、近海养殖等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各类果树28个属78个种2160品种,水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在山区生物资源的利用上,辽宁的柞蚕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人参产量列全国第2位。此外,在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上,亦有了长足的发展。
辽宁省在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滥伐过牧、滥捕滥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资源失调,有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不少人工培育的生物资源,也往往是管理欠功,产量平平。资源的现状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形式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经营好辽宁的生物资源,并根据人们的需要定向地培育、繁殖与再生,一方面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努力做到在长期的发展中永续利用,将是今后辽宁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