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丁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丁洪1818—

四川成都人
中共党员。剧作家。曾作沈阳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辽宁省文联及戏剧协会副主席,辽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电影剧本《董存瑞》、《雷锋》(合著)等。
原名:汤幼言
笔名:丁洪、亚牛、蓉人

丁洪

为电影《抓壮丁》作者之一丁洪恢复名誉
沈阳部队党委为《抓壮丁》作者丁洪平反
人民日报1978年9月22日
解放军报1978年9月22日
丁洪

丁洪1918—2002

剧作家。原名汤幼言。四川成都人。1936年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学习,不久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1943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宣传部创作出版科长,兼《部队文艺》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创作研究室主任,沈阳军区话剧团团长、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等。“文化大革命”后任该军区政治部研究员、中国剧协理事、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他参加编剧的电影《董存瑞》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影片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雷锋》(与人合作)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剧作还有多幕话剧《抓壮丁》《巧绣河山》《三年》,独幕话剧《两天一夜》《岗哨》《这并不是奇迹》,电影文学剧本《决战雄关外》等。

☚ 任德耀   马少波 ☛
丁洪

丁洪1918.2.1——

原名汤幼言。笔名蓉人、亚牛。四川成都人。1936年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学习,不久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歌咏队和话剧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后参加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赴四川内地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参加创作话剧《抓壮丁》,该剧在四川各地广泛演出,深受群众欢迎。1940年随演剧队赴延安,任青年总剧团(后改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室主任、研究室主任。作品有小话剧《史疙瘩坦白》、秧歌剧《军民联欢》等。1943年转到军队工作。1944年任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教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前线工作队副队长。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创作出版科科长、《部队文艺》主编。其间,曾创作小说、歌词、通讯、诗、文艺评论等。剧本有小歌剧《三担水》、广场秧歌剧《好班长》(与唐克合作)、二场话剧《两天一夜》以及《苦根》等。1949年1月随军入关后,创作五幕剧《解放》。建国后,先后在中南和沈阳军区文化部门任职,曾担任辽宁省文联和剧协领导工作。作品有多幕话剧《巧绣河山》、《三年》,独幕话剧《岗哨》、《这并不是奇迹》,电影剧本《董存瑞》、《雷锋》(与陆柱国等合作)、《决战雄关外》,传记小说《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与赵寰、董晓华合作)等。

☚ 丁玲   丁毅 ☛

丁洪

现当代作家。原名汤幼言,曾用笔名蓉人、亚牛。四川成都人。1936年考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入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离校发起成立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1939年参与创作话剧《抓壮丁》。1940年随队赴延安,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在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写有小话剧、秧歌剧《史疙瘩坦白》、《军民联欢》等。 1943年转军队工作,曾主编《部队文艺》,写有剧本《三担水》、《苦根》、《两天一夜》等,还写了不少小说、歌词、通迅、文艺评论、诗传单。1949年1月随军南下,历任文工团长、创作研究班主任、中南军区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沈阳军区文化部副部长,政治部研究员。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省作协理事。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有:多幕话剧《解放》、《巧绣河山》、《三年》,独幕话剧《岗哨》、《这并不是奇迹》,电影剧本《抓壮丁》、《董存瑞》、《雷锋》(与陆柱国等合作)、《决战雄关外》、传记小说《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与赵寰等合作),还发表有文艺评论、杂文、歌词、古体诗词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