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中老小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中老小黄丁又称丁男、正丁,若女子则称丁女。中又称半丁、中男、次丁,若女子则称中女。年龄高于丁者称老,幼者称黄,介于中黄之间者为小。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 自秦汉起,主要为田租、人头税和徭役三项,以后虽有变化,仍以此为基础。汉唐间,人头税(或户调、丁调)高于田租,徭役若折成实物又高于人头税。赋税制度呈现出身丁为本的特色,隋唐间尤为突出。唐建中元年(780)两税法实施后,地税、户税地位上升,地税以田亩多寡为准,户税以户等为准;但户等则参照财产及丁壮人数划定。明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实行后,名义上“役归于地”,实际征收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区丁、地税比例为丁一粮三,有的地区则达丁六粮四。清初摊丁入亩后,才撤除丁税。鉴于人口年龄的划分与赋役密切相关,历代兵役又以丁男为征发对象,故历代对丁年龄的控制极严。战国时已有规定。西晋占田令下,年龄大小、占田数额不一,始有丁、中之分。北魏至唐,均田制实施期间,人口年龄与土地授受密切相关,以年龄划分等次转趋繁密,设丁、中、老、小,隋又增加黄。两税法后,又为一变,划分趋于简单,除金代有丁中老小黄之划分外,余皆只有丁、老之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