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缕玉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金縷玉柙 >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jīnlǚyùyī 即金縷玉柙。 各种状况的衣 各种状况的衣下身穿的衣或裙:下裳 衣裙 ☚ 皮衣 各色的衣 ☛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jinlu yuyi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贵族的葬服。由于在编缀玉衣时,按照等级分别使用纤细的金丝、银丝、铜丝,故又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等名称。1968年在刘胜墓中首次出土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此后,在刘胜妻子窦绾墓中以及江苏、山东等地陆续出土了玉衣。刘胜的玉衣形体肥大, 全长1.88 米, 由 2498 片玉片和1100克金丝组成。窦绾的玉衣全长1.72米, 由2160片玉片和700克金丝组成。这两件玉衣的头部内都有用玉制成的眼盖, 耳瑱鼻塞和口琀。玉衣内的尸体早已朽烂。经过复原可以看到, 玉衣的外貌和人的形体一样, 由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组成。头部又可分为脸盖和头罩。根据上述不同部位, 玉片的大小和形状也有不少区别, 绝大多数玉片是长方形和方形, 少数是梯形、三角形和多边形。制造一件玉衣大体有三个工序:1. 造型设计, 根据人体部位, 决定玉片大小和形状;2. 玉工工艺,每片玉都要切磋琢磨,四角钻孔;3. 金工工艺, 用既柔软又结实的金丝 (或银、铜丝) 加以编结。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 我国在春秋战国之际, 已出现玉衣的雏形, 当时已有在死者脸上覆盖用玉石片制成的面罩的习俗。西汉时, 玉衣的形制才告完成, 同时玉衣这一名称也正式出现。汉代帝王、贵族使用玉衣作为葬服, 主要原因是他们错误地以为玉衣能保存尸体不朽, 实际上没有一具被玉衣包裹的尸体能避免腐烂。曹丕即位后, 斥责使用玉衣是“愚俗所为也”, 以玉衣为葬服的制度至此结束。 金缕玉衣结构图 ☚ 满城汉墓 外戚干政 ☛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殓服。以金丝联缀玉片而成。据《续汉书·礼仪志》记载,由于死者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的区别。古书上说玉衣全部重叠如鱼鳞,足用长及尺许之玉札缠裹。从出土实物看,则全身均用长方形玉片联缀而成,而用大玉片做足底。 金缕玉衣 ☚ 丧服 鞋 ☛ 金缕玉衣又称“玉衣”、“玉匣”或“玉柙”。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考古中都曾发现。满城汉墓出土两套保存完整者,各由2498和2160片玉片以金缕编缀而成,金缕用量为1100克左右和700克左右。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周密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殓葬制源于春秋战国,始于西汉末或东汉,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废止。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即以金钱将玉片编缀而成的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的殓服。诸帝葬服中以武帝的金缕蛟龙玉衣最为考究,“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缕为蛟龙鸾凤龟鳞之象”。此外诸侯王、列侯、贵人、公主等死后,皇帝按其地位高低分别赐给金镂、银镂、铜镂玉衣在考古中均有发现,共约二十件,其中以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金镂玉衣最为完整。金镂玉衣的制作和使用,滥觞于战国,完备于西汉,东汉成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曹魏时禁用。 ☚ 璧 刘胜夫妇金镂玉衣 ☛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用金丝编缀的玉衣,汉魏时期的高级葬服(参见“玉衣”条)。1968年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首次出土了两套金缕玉衣的实物。刘胜的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玉片的大小和形状按人体各部分的不同形状而设计,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另还有三角形、梯形、多边形等。玉片角上穿孔,以便用金丝编缀。玉衣分头部、上衣、裤、手套和袜五个部分,每部分又由若干部件构成。头部由脸盖和头罩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组成,裤由左右裤筒组成。玉衣外表和人体相似,共用金丝1100克。窦倌的玉衣较瘦小,全长1.72米,由2160片组成,共用金丝700克,结构与刘胜玉衣相同。1973年在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又出土一件完整的西汉后期制作的金缕玉衣。总长1.82米,包括头、上身、双臂、双手、双腿、双足,以及三角形臂饰二件,在腹部上下垫盖的小玉帘二件,共十三个部件组成,计用玉片1203块,金丝约2580克。玉片多为梯形和长方形,少数为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头部亦由头罩和脸盖组成。头罩与风帽相似,顶部为一较大的圆形玉片。脸盖上有用一块整玉刻出的鼻罩。上身分前后两片,均由肩部和身部(包括胸、腹部)两段联接而成。双臂缀成袖筒状,内侧有开缝,展开后呈梯形。双手作拳握状,大姆指单独分出,手掌一侧和手指、掌心交界处开缝。双腿缀成裤筒状,内侧开缝。双足均作齐头高腰平底鞋状,左右足可分辨,足后跟外侧开缝。所有玉衣部件,都用金丝编缀,而各部件相互之间则不联缀。金丝编缀方法,一般为四孔联结,用两根金丝在背面十字交叉,穿过圆孔,再在正面拧一道麻花,然后自左至右向下盘成圆结。锁边则用一根金丝从相邻的两孔背面穿过,在正面再拧一道麻花,再盘成圆结。玉片大部分用黄玉和青玉制成,色调协调,正面抛光,背面很少切割锯痕。金丝较粗,抽拔成丝后还经过仔细加工,断面一律为圆形,长短也差不多。 ☚ 珠襦玉匣 银缕玉衣 ☛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即以金钱将玉片编缀而成的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的殓服。诸帝葬服中以武帝的金缕蛟龙玉衣最为考究,“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缕为蛟龙鸾凤龟鳞之象”。此外诸侯王、列侯、贵人、公主等死后,皇帝按其地位高低分别赐给金镂、银镂、铜镂玉衣在考古中均有发现,共约二十件,其中以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金镂玉衣最为完整。金镂玉衣的制作和使用,滥觞于战国,完备于西汉,东汉成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曹魏时禁用。 ☚ 璧 青铜艺术 ☛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殓服。玉衣,又称 “玉匣” , 有金缕、银缕、铜缕三种,以金缕者为贵。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卒于公无前113年)及其妻窦绾(卒于其夫之后)的墓中,发现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刘胜玉衣长1.88米,用玉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长1.72米,用玉2160片,金丝约700克。玉片加工精细,洁净光滑。金丝有的由12股合成,其直径仅0.08—0.13毫米,反映出汉代手工工艺的高度水平。 ☚ 百炼钢 素纱蝉衣 ☛ 金缕玉衣ji lü yu yi【考古】jade clothes sewn with gold thread 金缕玉衣亦称玉匣、玉柙、玉衣。汉代皇帝和王侯贵族的葬服。全部用玉片制成,以金丝编缀,故称。按照身份等级差别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种。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状如人体,各有两千多块玉片,金丝编缀。玉衣殓葬之制到三国魏文帝时被下令禁止。 (参考图20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