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行673—727唐高僧、天文学家。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唐太宗功臣张公谨孙。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武三思慕其名,想跟他结交,他逃匿躲避,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普寂和尚。睿宗即位,想征他入朝,又以疾固辞。后步行往荆州当阳山,随悟真和尚学习。又曾向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参与善无畏译场,翻译《大日经》。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强召入京,向他询求治国之道。他直言建议,无所回隐。受命考察前代诸家历法,改订新历,成《大衍历》。还和梁令讚创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多颗恒星的位置;发起在全国十二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并根据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著述有《大日经疏》、《大衍论》、《天一太一经》等。是我国佛教密宗(真言宗)之祖。 一行yī xíng(一)一向。 一行 一行一面,一边。书中这句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两句意思是,我一边说我不会打市语,你怎么一边又拿“窑头土坯”这样的市语来难我? ☚ 滴㳠 采阴补阳 ☛ ![]() ![]() ![]() 一行yīxíng〈名〉同行的一群人:总理一行︱一行五人。 一行(一)yīxíng (二)yī háng(一) yīxíng 一行yì xíng❶一群(同行的人):于是尤氏~人悄悄的来至窗下。(七五·1844) 各种程度的德行 各种程度的德行平素的德行:素行 ☚ 各种德行 美好的德行 ☛ 行者 行者同行的人:一行 另见:出行 行走 行路 行进 ☚ 行者 来去的人 ☛ 一行中国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公元673或683年生,727年去世。唐代僧人,本姓张,名遂。724年(唐开元十二年)组织南宫说等到13个地方测定纬度,算出相当子午线一度的长度为351.27唐里,约为132.3 km,比1929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提出的纬度一度的平均值111.12 km,大21.18 km。但是,这一测量是人类早期在地面上丈量子午线弧长的重要成果。 一行 一行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 (河南南乐)人。出身世家,少时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五行之学。后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禅师普寂,以博学强记闻名。睿宗即位,诏请入朝,辞不应命。后步行至荆州当阳山,依悟真学习梵律,但喜爱历算筮卜之术,往往不远千里寻访名师。曾至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境内)国清寺,遇一异僧,得算法密传,由此声名大振。玄宗闻其名,强令入京,引见于光太殿,对奏称旨,颇得玄宗礼敬。天竺善无畏、金刚智先后来华,一行即从之学习密法。善无畏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即《大日经》)7卷,一行亲承讲授,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20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他还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测定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起在全国12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 并根据南宫说一组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其著述除《大日经疏》外,还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开元大衍历》等。开元十五年(727)卒。御撰塔铭,谥大慧禅师。 ☚ 金刚智 怀让 ☛ 一行 一行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 (河南南乐)人。出身世家,少时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五行之学。后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禅师普寂,以博学强记闻名。睿宗即位,诏请入朝,辞不应命。后步行至荆州当阳山,依悟真学习梵律,但喜爱历算筮卜之术,往往不远千里寻访名师。曾至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境内)国清寺,遇一异僧,得算法密传,由此声名大振。玄宗闻其名,强令入京,引见于光太殿,对奏称旨,颇得玄宗礼敬。天竺善无畏、金刚智先后来华,一行即从之学习密法。善无畏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即《大日经》)7卷,一行亲承讲授,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20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他还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测定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起在全国12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 并根据南宫说一组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其著述除《大日经疏》外,还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开元大衍历》等。开元十五年(727)卒。御撰塔铭,谥大慧禅师。 ☚ 金刚智 怀让 ☛ 一行 103 一行683 —727唐代僧人。天文学家。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初究学经史,精于阴阳五行之说。后从普寂禅师出家。开元五年(717),唐玄宗派员敦请入朝。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开元大衍历经》。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参与善无畏译场,助译《大日经》,并作《大日经疏》 20卷,发扬大乘佛教世出世间不二之思想,使密教教理合理化。著述有《摄调伏藏》等8种。卒谥“大慧禅师”。 ☚ 慧能 善无畏 ☛ 一行 145 一行68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数学家。原名张遂,法号一行。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自幼好学,勤奋刻苦,“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已成有名学者。专心研究数学、天文。712年奉唐玄宗诏主持修订历法。为使天文观测更加精密,与梁令瓒合作制造“黄道游仪”、“水运浑仪”。在世界上最早发现星宿位置与古代不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实际测得子午线1度的长的最佳值为122.8公里,比现代测量结果仅多约11公里。727年编成《大衍历》,其中“步日躔术”将刘焯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并首次将“齐同术”用于历法。还给出了等差级数求和公式 ☚ 李淳风 贾宪 ☛ 一行 062 一行683—727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东(今河南南乐县)人。自幼学习历象、阴阳五行之学。21岁时出家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数学。曾翻译《大日经》等佛经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717年应召到长安,受命主编新历法。修历伊始便着手制造新天文仪器和天文观测。721年与梁令瓒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并用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在新历中应用新测值,改变一直袭用的汉代旧值。724年起,主持全国13个测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四个测点间所得纬度相距1度,南北相差129.22公里的数据,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的子午线1度的长度。《大衍历》中描述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首次采用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计算,发明了因月球位置与地理纬度不同产生的视差对交食影响的近似计算公式。《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更精密。733年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 李淳凤 南宫说 ☛ 一行 一行约683—727唐代僧人、天文学家、机械家、佛学家。俗名张遂。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为唐初大将张公谨的曾孙。少时读书勤苦,喜欢钻研天文历象等学,以学问广博而闻名。武三思慕其名,欲与之结交,他避而不见。后来出家为僧,隐居嵩山,研习佛学,译《大日经》,并为之疏注,被视为中国佛教密宗之祖。开元五年(717年),奉玄宗之召返长安 (今陕西西安),参与修历等事宜。主张实测日月五星的运行,以编制新历;又主张制造精密的天文仪,以供测量之用。在梁令瓒的合作下,制成天文仪水运浑仪,是世界上第一只机械钟,比西方出现的威克钟早出六百年。它能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为精巧、复杂。开元十二年 (724年),发动与组织全国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点多达十三处,以河南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以北),南达林邑(今属越南);又根据实测,计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的长度,每度长三百五十一点二七公里。这项创举,比阿拉伯天文学家的测量,要早九十年。开元十五年 (727年),制定《大衍历》,内容包括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候、太阳和月亮每天的位置和运动、每天见到的星象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及五大行星的位置,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通过制定《大衍历》,他还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公式,在世界数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不久,逝于长安。著述有《七政长历》、《易论》、《心机算术》、《宿曜仪轨》等。谥号 “大慧禅师”。 ☚ 金刚智 希迁 ☛ 一行 一行683—727唐代天文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 (今河南南乐县) 人。生于唐高宗永淳二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其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三思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领袖。中宗神龙元年(705) 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 (717),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强接至长安。置于光泰殿中,数访以安国抚人之道。开元九年 (721) 与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后来又一起设计制造水运浑象,用以重新测量天体的位置。从开元十二年 (724) 起,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在12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中以南宫说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根据其测量结果,求出了地球子午线纬度的长度,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了《大衍历》开元十七年(729) 唐朝颁行《大衍历》,经过检验,《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精密。开元二十一年(723) 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开元十五年 (727),一行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卒谥大慧禅师。还著有《大日经疏》、《摄调伏藏》、《释氏系录》。 ☚ 梁令瓒 宇妥·元丹贡布 ☛ 一行 一行683—727Yixing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人。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自幼好学,青年时已博览经史,精通天文历算,武则天当政时因不愿与武氏交往,于嵩山出家为僧。唐玄宗即位,受召主持修订新历法,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他与当时的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恒星移动现象。他在全国设立了12个观测点,测量北极高度及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中午日影长度,计 算得出子午线一度长为351里80步,虽误差较大,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他还与梁令瓒一起创制了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天体的运行,又能指示时间,是世界上第一台靠机械转动的钟。开元十五年(727)完成新的《大衍历》,因此历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运动的规律,后代修订历法大都仿效其格式,直到明末西方历法传入才有所改变。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一行 一行683—727Yixing中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博闻强识,一生著述很多,但多已失传。唐开元九年至十五年(721—727)主持修改历法的工作,创制多种天文仪器,组织了规模巨大的天文观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衍历》,其中在隋代刘焯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基础上创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比欧洲早900 ☚ 王孝通 贾宪 ☛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编制《大衍历》。主持天文大地测量,和南宫说(活动于8世纪)等首次实测北天极出地高度变化,否定了“千里差1寸”的先验说法。和梁令瓒(活动于8世纪)同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参见“宗教”中的“一行”。 一行673—727唐代僧人,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一说魏州昌乐)人。精历数算法、阴阳五行之术。制黄道游仪,撰《大衍历》。出家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参与译经,并作《大日经疏》20卷。 一行683~727唐朝著名天文学家,高僧。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张遂自幼聪慧,青年时博览经史,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武则天侄武三思之邀,隐居河南嵩山,削发为僧,法名一行,并到各地访师求学,研习佛教经律和天文。开元五年(717年)被唐玄宗李隆基礼迎入京城长安,因延用旧历多误,受玄宗招请改历。为此,他重视对天文仪器的修造,对梁令瓒设计制造的黄道游仪木模进行了鉴定,支持梁氏用铜铁铸造成器,后用此仪器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和黄道的相对位置。开元十三年(725年),一行和梁氏合作设计制造了附有自动报时装置的水力运转的浑象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他组织了全国十多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测量范围到达唐朝疆域的南北两端,内容包括各个测量点的北极高度,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太阳在正南方时的日影长度。其中南宫说等人在河南的白马、浚仪、扶沟、上蔡4处的测量工作最重要,他们测了这4个位处一条子午线上的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经一行归算,求得南北两地相距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即为南北相差129.22千米,北极高度相差1度,这实际上是地球子午线1度的长度。与观测1度长111.2千米相比较,虽有较大误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子午线实测。开元十三年(725年),一行着手编历,逝世前完成初稿,后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编成册,包括《开元大衍历经》1卷7篇,《七政长历》3卷,《历议》10卷,《历立成》12卷,《古今历书》24卷,《略例奏章》1卷,《天竺九执历》1卷。其中《开元大衍历经》全文被录入新旧唐书《历志》,得以留传至今。经检验证明,《大衍历》结构严谨,演算步骤合乎逻辑,比以前任何历法都精密,因而为后世历法所师。并且,该历对太阳周年视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描述得比以往的历法更合乎实际。一行在数学上也表现出卓越才能,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一行还撰有《大日经疏》、《梵天火罗九曜》等佛教著作传世。 一行party;entourage 一行683-727魏州冒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唐高僧,张公谨之孙。武三思慕其学行,请与结交,一行逃匿,寻出家。开元中,玄宗强之至京,置于光太殿,数访以安国抚人之道。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大衍历》、《大日经疏》等书。卒谥大慧禅师,为中国佛教密宗之祖,历数天文,并为大家。 一行683—727唐著名天文学家。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佛学、历法、数学和天文。初出家为僧。开元中,玄宗招聘学者、名流来京, 他随族叔礼部郎中张恰应召入长安。以后十年,他埋头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与梁令瓒共同制成浑天铜仪、黄道游仪。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奉命修成《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历法。日本留唐学生吉备真备传回日本的就有《大衍历经》 一卷和 《大衍历立成》十二卷。还著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大日经疏》、《华严海印忏仪》等书。卒谥大慧禅师,为中国佛教密宗之祖。 一行683—727俗名张遂。唐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太宗时功臣张公瑾之孙。二十一岁出家为僧。后从善无畏译《大日经》,并为之作疏,为我国佛教密宗(真言宗)之祖。博览经典,精通天文历法。玄宗时, 《麟德历经》 (高宗时所撰历)已不准确,开元九年(721),他奉诏考前代历法,改撰新历。在他主持下,经过六年的实测与研究,吸收印度历法的优点,撰成《开元大衍历经》,内分“经章”十卷,“长历”五卷,“历议”十卷,“九执历”二卷,“古今历书”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共计五十二卷。 《大衍历》是唐代最好的历法,其体例格式为后世历代编历者所沿用。一行还与梁令瓒同制黄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他还发起在全国十二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并根据南宫说等的测量,归算出相当于子午线纬度的长度,在科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参考图312) 一行行(hánɡ)(1)数量词。一类;一种(行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