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政府救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政府救济,是国家和集体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农村救济工作对北京市的社会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救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救济、救灾形式,实行扶贫与救济、救灾相结合的综合救济形式。相当数量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第五节 农村社会福利 (一) 自然灾害救济 ☛
☚ 第五节 农村社会保障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指出生产救灾是“关系到几百万人的生死问题”,“是建设新中国的关键问题之一”。要求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团体把生产救灾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1950年5月,在福建省第一次民政工作会议上, 确定了救灾救济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1955年省民政厅设立社会救济科。此后,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救灾救济工作的领导机构越来越健全,分工越来越明确,在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救灾救济工作始终作为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 ☚ 第四节 农村社会福利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50年代初, 政府对农村贫困户进行救济补助,采取的政策有: 在土地改革分配土地时, 对这些人给予照顾, 分给近地, 有的还分给好地。交不起公粮的, 给予减免。对遇到意外困难, 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必要的救济。50年代中期, 实现农业合作化后, 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对贫困户给予照顾。 ☚ 第三节 农村社会福利保障 二、优抚安置 ☛ (一) 农村自然灾害救济/(二) 农村社会救济 ☚ 第六节 农村社会福利 (一) 农村自然灾害救济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指出生产救灾是“关系到几百万人的生死问题”。“是建设新中国的关键的问题之一”。要求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团体把生产救灾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1950年2月成立中央生产救灾委员会。1950年4月广东省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作为全省生产救灾工作领导机构。此后,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救灾工作领导机构越来越健全,分工越来越明确。 ☚ 第四节 农村社会福利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政府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 政府建立了农村社会救济的新模式。50年代末至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救济工作不够稳定, 主管救济的民政部门工作一度中断, 农村救济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救济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并逐步完善。 ☚ 第五节 农村社会福利保障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一、政府救济 一、政府救济政府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生活,解除群众疾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就建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救济的新模式。50年代末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救济工作不够稳定,主管救济的民政部门一度中断,农村救济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救济工作进一步完善。 ☚ 第四节 农村社会福利保障 (一) 自然灾害救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