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鸱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鸱鸮》


这是禽言诗。写小鸟在诉说她所受到的迫害和自己的辛勤,是别具一格的。
鸱鸮鸱鸮,(一) 猫头鹰、猫头鹰,
既取我子,你夺取我的儿了,
无毁我室。(二) 不要再毁我的巢。
恩斯勤斯,(三) 辛苦呀,劳碌呀,
鬻子之闵斯。(四) 抚养孩儿我累病啦。

迨天之未阴雨,趁着老天没阴雨,
彻彼桑土,(五) 衔取那桑根的皮,
绸缪牖户。(六) 修补窗子和门户。
今女下民,你们这些下流人,
或敢侮予。可能把我来欺侮。

予手拮据,(七) 我的手儿已疲劳,
予所捋荼,(八) 我还采摘那茅草,
予所蓄租,(九) 我还储草又聚草,
我口卒瘏,(十) 我的嘴儿累痛了,
曰予未有室家。(十一) 我还不曾把巢儿整理好。

予羽谯谯,(十二) 我的羽毛稀而少,
予尾翛翛,我的尾巴枯焦焦,
予室翘翘,(十三) 我的窝儿晃摇摇,
风雨所漂摇,(十四) 雨还打来风又飘,
予维音哓哓。(十五) 直吓得我呀喳喳叫。


注 释
(一)朱熹:“鸱鴞,鸺鹠,恶鸟。”
毛奇龄:“一名怪鸱,昼常伏处,至夜每出攫他鸟子以为食。”
(二)郑玄:“室,犹巢也。”
(三)王先谦:“《鲁》:‘恩作殷’。……《笺》云:‘殷勤于稚子’,亦本鲁诗。《孔疏》:‘恩之言殷也。’”
(四)马瑞辰:“鬻,通作鞠。《尔雅·释言》:‘鞠,稚也。’鞠,一作毓。毓,即育字。”
严粲:“鬻音育,义同。”
(五)马瑞辰:“盖撤取桑根之皮。”
(六)郑玄:“绸缪,犹缠绵也。”
(七)陈奂:“《玉篇》云:‘拮据,手病也’。”
(八)朱熹:“捋,取也。荼,萑苕,可藉巢者也。”
(九)朱熹:“蓄,积。租,聚。”
(十)朱熹:“卒,尽。瘏,病也。”
(十一)朱熹:“室家,巢也。”
(十二)毛亨:“谯谯,杀也。翛翛,敝也。”
郑玄:“手口既病,羽尾又杀敝,言己劳苦甚。”
(十三)毛亨:“翘翘,危也。”
(十四)陈奂:“《蘀兮》风其漂女,《传》云:‘漂,犹吹也’。”
(十五)毛亨:“哓哓,惧也。”

注 音
鸱chi蚩 鸮xiao枵 鬻yu育 牖you酉 拮jie洁 据ju居 瘏tu途 谯qiao樵 翛xiao消 翘qiao乔 晓xiao嚣

《鸱鸮》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鸱鸮》

 鸱鸮! 鸱鸮! 猫头鹰啊猫头鹰!


既取我子,你已经抓走我的小鸟,


无毁我室。别再毁坏我的巢。


恩斯勤斯,我辛辛苦苦劳劳碌碌,


鬻子之闵斯! 为养育孩子而自己病倒。



迨天之未阴雨,趁着还没有天阴下雨,


彻彼桑土,赶紧剥取些桑根皮,


绸缪牖户。修补好门和窗。


今女下民,如今树下的人们,


或敢侮予。或许会把我欺。


予手拮据,我的双手已疲劳,



予所捋荼。还得去捡那茅草。


予所蓄租,再把草料来积聚,


予口卒瘏(11),我的嘴巴磨坏了,


曰予未有室家。我的巢儿还没修好。



予羽谯谯(12),我的羽毛渐渐稀少,


予尾翛翛(13)。我的尾巴又枯又焦。


予室翘翘(14),我的巢儿晃晃摇摇,


风雨所漂摇,风吹雨打快要倒了,


予唯音哓哓(15)。直吓得我喳喳乱叫。



[注释] ①鸱鸮(chi xiao):猫头鹰。②斯:语助词。恩、勤:意即辛勤。③鬻:同“育”。闵:病。④迨:及。⑤彻:剥取。桑土:桑树根。⑥绸缪:缠绵,引申为捆绑。⑦下民:指树下过往的人们。⑧拮据:手因劳累过度而不能屈伸自如。⑨荼:茅草花。⑩租:积聚。(11)卒瘏(tu):因病而手口剥裂。(12)谯(qiao)谯:形容羽毛残破。(13)翛(xiao)翛:形容羽毛枯槁。(14)翘翘:形容鸟巢危险不安定。(15)哓(xiao)哓: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声。



[赏析] 关于《鸱鸮》的作者,毛亨和郑玄都认为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他们的主要根据是《尚书·金縢》篇。其说近人多不从,因为从诗的内容看,与周公讽成王之事并无联系。就诗论诗,应该承认,它是一首民间创作的寓言诗,其产生时代应在《金縢》之前。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她遭到鸱鸮的欺凌迫害所带来的种种痛苦,曲折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身受深重灾难而发出的嗟叹。


鸱鸮就是猫头鹰,本来属于益鸟,然而古人都认为是“恶鸟,攫鸟子而食者也”(朱熹《诗集传》)。其种属颇多,也有人认为,似即今天生活于陕西、河南一带的雕鸮,为大型鸮类,夜间活动,主食鼠、兔及其他小鸟。古豳地在今陕西境内,其时雕鸮可能甚多。作者在这首诗里,虽然把鸱鸮作为邪恶强暴势力的象征,开始第一章就呼其名而控诉,听到鸟儿那样悲惨的呼唤,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呻吟。


第二章主要写劫后的收拾,表现了可怜的自救,也是微弱的抗争。覆巢之下,很容易有人投石取卵;破败之余,必须自己奋力求生。简单几行,充满了血泪和愤怒,隐含着不屈不挠的意志。


第三章回顾自己经营室家的辛苦,表面上是小鸟自述,实际上正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终日操劳、疲惫不堪的窘况的写照。


第四章,总括形容自己的憔悴模样,不但描绘了外貌,还刻画了心理,末句甚至模仿鸟叫的声音,已是惟妙惟肖。


在《诗经》中,以人比物或托物兴词的手法是比较常见的。但这首诗已不是通常修辞意义上的“比”、“兴”,而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寓言。作者把动物的某些生理特征和可能有的遭遇,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借物寓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揭示某种生活本质。作者笔下的鸟,既有禽类的特征,又有人类的感情,两者结合得自然、贴切,使读者并不感到勉强,这种艺术手法,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在《诗经》的其他篇章中是不曾出现过的。就拿同样是借物比人对剥削者加以谴责的《硕鼠》来说,其批判比《鸱鸮》更为尖锐,但其抒写方式只是人对鼠讲话,主要说明人的一种感情和态度,并未具体描写鼠类的活动,主体是人而不是鼠。《鸱鸮》则是鸟对鸟讲话和鸟的自述,并且还写出了鸟儿的一系列动作和造成的结果,从而也就展现出一定过程,具备了初步的情节性。因此我认为,《硕鼠》仍然属于比喻,《鸱鸮》已经是寓言。


关于先秦寓言的起源,有人追溯到《周易》,认为象《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之类,已经是寓言故事。我认为《周易》基本上属于象征手法,它所选择的某些具体现象,可能包含更深的道理,但现象和道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寓意并不确定,很难判断究竟是因象赋义还是以义取象,因而人们对同一卦爻辞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理解。这和寓言之有意编造人或动物故事以说明既定观点是不太一样的。《周易》中某些生活片断,只能属于哲学家撷取的素材,还不能看成文学家笔下的寓言。还有人把《左传》昭公二十二年“雄鸣自断其尾”,当成中国最早的寓言,其实那一句话仅仅指出了一种比较少见的动物自伤的现象,不成其为故事。当时有人解释为公鸡害怕被捉去当祭品,属于猜测和附会,抑或故意讽谏,跟寓言故事中能说话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的动物形象相差尚远。所以我认为,先秦寓言的第一篇,似乎应当从《鸱鸮》算起。


战国时期,寓言迅速繁荣起来,并且形成高潮,但都是散文,以诗的形式写作寓言者十分罕见,《鸱鸮》作为《诗经》中的一首,它具有与散文体寓言不同的歌谣体的特点。从句法看,喜欢用重言和同型句式。如开头连呼“鸱鸮”,与《硕鼠》、《黄鸟》等诗一样,都是为了强化感情,提起注意,而第 二、三章连用八个以“予”字开头的同型句,在《诗经》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如《楚茨》:“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黍苗》:“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其作用是——备陈,显得周详全面,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明人戴君恩《读风臆评》说:“连用十‘予’字,而身任其劳,独当其苦之意可想。”从用韵看,比较自由灵活,各章并不统 一,不像《硕鼠》那样整齐严密。这也许是由于它产生较早,或尚未经后人加工之故。第四章连用四个叠字:“谯谯”,“翛翛”,“翘翘”,“哓哓”以及叠韵词“漂摇”,显然是为了便于歌唱,都是自然形成,并非有意讲求。从语言风格看,朴素无华,毫不雕琢,但却准确鲜明。“通篇哀迫切,真哓哓之鸣。”(《读风臆评》)“收结作无聊不可奈何语,更警。”(李九华《毛诗评注》引《诗志》)虽然个别字词不太好懂,但在当时也许是口语,和庄重典雅的“颂”诗风格显然不同。


这种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诗,在汉代乐府民歌中逐渐多了起来。如《鼓吹曲辞·汉铙歌》中的《雉子班》,《汉相和歌·古辞》中的《乌生》、《艳歌何尝行》,《杂曲》中的《枯鱼过河泣》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禽言诗又派生出禽言赋,由民间创作发展为文人模拟。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都曾尝试过。宋元以降,代有佳作,历久不衰。这个悠久的传统,正是从《诗经》的《鸱鸮》发轫的。

《鸱鸮》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

予口卒瘏, 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 予尾翛翛。

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幽风》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禽言诗。旧注据《尚书·金縢》“周公居东三年,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的记载,定此诗为周公所作。然而,经近人考证《尚书·金縢》是伪作,时代在《鸱鸮》之后;再察本诗内容也与周公剖心迹于成王无涉,所以周公作《鸱鸮》之说是不可信的。

全诗四章,借拟人化的寓言诗形式,沉痛哀切地诉说了被损害者的危困处境和怨愤情绪。诗中的鸱鸮(猫头鹰)是作恶多端的残暴者的象征。它不仅凶狠地夺走了小雏鸟,进而还要捣毁鸟的窝巢。丧子的母鸟发出了痛彻肺腑的诉告:“恩斯勤斯,鬻(育)子之闵(病)斯!” “斯”字均为语助词无义, “恩勤”即殷勤,辛勤。——可叹我为养育孩子日夜操劳、累得病倒!为保护巢穴,怀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母鸟,随即奋力展开自救工作:“迨天之未阴雨,彻(剥取)彼桑土(桑树根),绸缪(缠缚)牖户。”——趁着老天还没下雨,剥取些桑根树皮,扎紧窗子和门户。她还成把地捋取“荼”(芦草花)、贮存“租”(同“苴”,茅草)。为此,她的手爪因疲劳而“拮据”(酸麻),嘴巴也被磨破而“卒瘏(cuitu,疾病)。然而,终因体弱力小窝巢一时难以修固好。

诗的最后一章,情调尤为忧苦: “我的羽毛渐稀少(“谯谯qiao”,羽毛残敝),我的尾巴已枯焦(“翛翛xiao”,羽毛枯焦),我的窝巢危又高(“翘翘”,高而不稳),风吹雨打摇。急得我只有啼声嗷嗷(“哓哓xiao”,惊恐的叫声)。”诗人在这里,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母鸟因劳累过度而憔悴的形貌,还真切地揭示了母鸟为窝巢未成而心焦如焚的忧惧心理。

《鸱鸮》诗的构思匠心独具。它不直接写人,而是把一只禽鸟推到了舞台中心,使之成为全诗的主角。在对禽鸟惟妙惟肖的声、态刻画中,揉合进了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以发生在动物世界里的非人类的事故遭遇,比喻人世社会固有的种种欺压不平,从而生动曲折地反映出了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的某些本质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形式也很独特。四言中杂用五、六言,并且多用重言及同型排比句,格调工整凝炼而又抑扬多变。末章“谯谯”“翛翛” “翘翘” “晓晓”等同韵叠字的排比使用,不仅强化了哀怨情感的表达,也使诗歌音律悠扬谐和。而三、四章中含“予”字的九句排比,则一气呵成,声气夺人。 “连用十‘予’字,而身任其劳,独当其若之意可想。”(明·戴君恩《读风臆评》)

旧评:“通篇哀痛迫切,俱托鸟言,长沙《服赋》所祖。”(引自吴闿生《诗义会通》)自西汉贾谊《鹏鸟赋》始承本诗,两汉乐府中的《雉子班》、《沽鱼过河泣》等,及后世文人寓言诗的创作,都可说是《鸱鸮》发轫的后续之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