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鸤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鸤鸠》

 鸤鸠在桑,布谷筑巢桑树间,


其子七兮。喂养小鸟心不偏。


淑人君子,我们理想好君子,


其仪一兮。说到做到不空谈。


其仪一兮,说到做到不空谈,


心如结兮。忠心耿耿磐石坚。



鸤鸠在桑,布谷筑巢桑树间,


其子在梅。小鸟学飞梅树巅。


淑人君子,我们理想好君子,


其带伊丝。丝带束腰真不凡。


其带伊丝,丝带束腰真不凡,


其弁伊骐。玉饰皮帽花色鲜。



鸤鸠在桑,布谷筑巢桑树间,


其子在棘。小鸟学飞枣树上


淑人君子,我们理想好君子,


其仪不忒。言行如一不走样。


其仪不忒,言行如一不走样,


正是四国。四方各国好榜样。



鸤鸠在桑,布谷筑巢桑树间,


其子在榛。小鸟飞落榛树上。


淑人君子,我们理想好君子,


正是国人。全国百姓好君长。


正是国人,全国百姓好君长,


胡不万年(11)! 怎不祝他寿无疆!


(采用程俊英译诗,动一字)



[注释] ①鸤鸠:一作“尸鸠”,即布谷鸟。②七:虚数。③淑人:善人。淑,善,好。君子:这里指曹国国君。④仪:仪容,一说言行。一:专一,始终如一。⑤结:固结。朱熹《诗集传》:“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⑥伊:维,是。⑦弁(bian):皮帽。骐:有花纹的马,一说青黑色的马。这里形容弁的花纹,一说指弁缝中嵌镶的成串的五彩玉饰。⑧忒(te):偏差,变更 。⑨正是四国:为四周之正。四国,四方的邦国 。正,榜样的意思,一说为四国之长,受天下拥戴。正,是。⑩正是国人:为国人之正。国人,犹国民。(11)胡:何,怎。



[赏析] 《鸤鸠》是《诗经》里最难理解的诗篇之一。其难于理解之处,不在于字面,而在于主题。“究竟此诗主题维何?歧解之多,争论之烈,头绪紊乱,不可爬梳,在《诗》三百中亦为突出之一篇。”(陈子展《诗经直解》)其分歧,其争论,勉加“爬梳”,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美”还是“刺”?有主张“美”的,有主张“刺”的,还有主张“思古刺今”、“以美为刺”的。


第二,美谁刺谁? 以为是“美”的,有美曹叔振铎、美公子臧、美僖负羁以至美周公、美晋文公诸说,还有主张泛指一般君子的;认为是“刺”的,有刺曹共公、刺晋文公诸说,还有以为不实指其人的。


《鸤鸠》共四章。每章六句。前两句朱熹以为是以鸤鸠起兴。鸤鸠即布谷鸟,传说它“饲子朝从上而下,莫(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朱熹《诗集传》),所以古代以之名司空,《左传》昭公十七年:“鸤鸠氏,司空也。”杜预注:“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首章开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两句,取“平均如一”之义,以喻“淑人君子”的“其仪一”、“心如结”;二、三、四章开头两句,写其子在梅、在棘、在榛,含有各得其所的寓意。开头两句应该说是兴而兼比的。


后四句写君子。“淑人君子”是善人君子的意思,从后面的“正是四国”,“正是国人”看,是实有所指,应是指曹国国君。首章赞美君子的“仪”与“心”。“仪”指仪态,“心”可解作信念。“一”与“结”都是始终如一的意思。“心”是通过“仪”表现出来的,所以写“仪”也就是写“心”,借仪态之美,表现品德之美。第二章以“其带”“其弁”两句写君子的服饰,进一步写“仪”。束着长长的白丝带,戴着嵌玉的黑皮帽,那样子确实很威严,也很有风度的。三章说君子为四国之正,四章说君子为国人之正,都是极其夸饰之词,是从美其仪容进到美其品德。“胡不万年”从全诗来看,是“怎会不万年”的意思,是用反问句式表示肯定,是“美”。方玉润把它理解成“何不万年”,以为是以疑问句式表示否定,离开诗的内容,得出了“全诗皆美,唯末句含讽刺意”(《诗经原始》)的错误结论。


是“美”而不是“刺”——分析全诗之后,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那为什么有那么多权威学者、权威著作把此诗说成是“刺”呢? 原来他们先把诗中的君子认定是曹共公;而曹共公的昏庸是有名的,是不应该“美”的;所以断定此诗“美”曹共公,实际上是“以美为刺”,是“刺”曹共公。原来大前提错了,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此诗究竟美谁?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词宽博纯厚,有至德感人气象。外虽表其仪容,内实美其心德,非歌颂功烈(犹今之“歌功颂德”)者比。……回环讽咏,非开国贤君,未足当此,故以为‘美振铎’之说者,亦庶几焉。惜其编《诗》失次,为前后三诗所混,故启人疑。若移置本风(曹风)之首,如《卫》之《淇奥》,《郑》之《缁衣》,则义自明矣。”振铎,周武王弟。武王克商,封振铎于曹。振铎是曹的开国之君,政治上颇有作为,时人或后人作诗歌他,方的说法是可信的。


这首诗的内容并不充实,除了“其带伊丝,其弁伊骐”两句形象描写之外,几乎全是套语、口号,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看来领袖人物之不易写活,自古皆然。本诗的章法却有其特点。全诗四章,章与章之间,既不是完全重复,也不属于递进,而是类似油画那样,先用“其仪一”“心如结”勾出轮廓,定下基调,再反复地多层次地涂抹油彩,使之富有立体感。还有每章的四五句完全重复,这大概是演奏时重唱留下的痕迹。

诗经《鸤鸠》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鸤鸠》


称美贤人。
鸤鸠在桑,(一) 布谷鸟筑巢桑树上,
其子七兮。把七个小鸟来抚养。
淑人君子,(二) 那个贤德的人儿,
其仪一兮。待人接物处处都一样。
其仪一兮,待人接物处处都一样,
心如结兮。(三) 内心啊,始终保持着善良。

鸤鸠在桑,布谷鸟筑巢桑树上,
其子在梅。小鸟儿梅树间来往。
淑人君子,那个贤德的人儿,
其带伊丝。(四) 他的带儿镶着白丝边。
其带伊丝,他的带儿镶着白丝边,
其弁伊骐。(五) 五彩玉装饰在他的皮弁缝中间。

鸤鸠在桑,布谷鸟筑巢桑树上,
其子在棘。小鸟儿枣树间来往。
淑人君子,那个贤德的人儿,
其仪不忒。(六) 他的态度真端庄。
其仪不忒,他的态度真端庄,
正是四国。是四方各国的榜样。

鸤鸠在桑,布谷鸟筑巢桑树上,
其子在榛。小鸟儿榛树间来往。
淑人君子,那个贤德的人儿,
正是国人。全国人民的榜样。
正是国人,全国人民的榜样,
胡不万年。我们祝他万寿无疆。


注 释
(一)朱熹:“鸤鸠,……今之布谷也。”
毛亨:“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
陈奂:“传以鸤鸠之养子平均,兴君子用心之壹。”
(二)郑玄:“淑,善。”
朱善:“首章,即其仪之一,而知其心之诚。二章,即其服之盛,而知其德之称。三章言由其身之修,故化有以行于国。”
(三)毛亨:“言执义一,则用心固。”
(四)陈奂:“带以素丝缘边,所谓其带伊丝也。”
(五)毛亨:“弁,皮弁也。”
郑玄:“骐当作𤪌,云弁饰也,往往置玉也。”
孔颖达:“皮弁之逄中,每贯结五采玉以为饰,谓之綦。
(六)朱熹:“有常度而其心一,故仪不忒。仪不忒,则足以正四国矣。”

注 音
鸤shi尸 弁bian卞 骐qi其 忒te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