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
徐渭 送君不可俗,为君写风竹。 君听竹梢声,是风还是哭? 若个能描风竹哭?古云画虎难画骨。 箑(jie),扇子。这是一首题扇画诗。徐渭在扇子上画了风竹,为一位名叫子甘的朋友送行,怕那位朋友不了解他画风竹的深意,又题了这首诗,真可谓用心良苦矣! 题画诗的劈头便说: “送君不可俗,为君写风竹。”这有两层意思。表层的意思是说,不可赠一般的东西为你送行,那样太俗气了。深层的意思是说,即使赠扇画送行,我也不画一般表示吉祥和祝福之类的内容,那样仍嫌俗气,我要画一丛风竹送你,那才显得高雅呢! 为什么要画风竹赠友送行?三、四句就揭示了谜底: “君听竹梢声,是风还是哭?”虽然用的是疑问的口气,但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君听竹梢声,是哭不是风!”为什么竹子要哭?诗中没有说,留下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让读者去想象。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竹子既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又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干直、节贞、性空,梢干拂云擎日,它凌霜而不变色,遇到大风却要被折断。这不很像封建社会中那些秉性正直、讲操守、重气节而又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吗?他们空有满腹经纶而无处施展,他们空有报国热情而无人赏识。徐渭是这样的人,子甘也是这样的人。竹子当风痛哭正是这批人的形象写照,他们岂能不彼此心照不宣? 其次我们想到了竹子的痛哭是传达了民间的疾苦声。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著名的题画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固然有爱民之心,但能从风竹的萧萧声中听出民间的疾苦声来,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徐渭这首扇画诗的启发。因为郑板桥对徐渭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他曾以“五十金易天池石榴一枝”,还刻了一方“青藤门下走狗”的印,作为自己书画的闲章,所以他不可能不读徐渭这首扇画诗。 诗的最后两句又回到扇画上,徐渭用带一点遗憾的口气对朋友说,古语中有“画龙画虎难画骨”的名谚,谁又能画出风竹的哭声呢?这个结尾巧妙得很,既表示了他对朋友的歉意,又暗示了他作这幅风竹扇画的良苦用心。 《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
徐渭 送君不可俗,为君写风竹。 君听竹梢声,是风还是哭? 若个能描风竹哭①?古云画虎难画骨②。 【注释】 ①若个:谁,哪个。②“古云”句:《元曲逊孟汉卿《魔合罗》一:“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评说】 本诗选自徐渭《徐文长三集》卷五。 箑(jie),就是扇子,徐渭在扇面上画风竹一幅,为朋友子甘送行。在题诗中,他独出胸臆,以一语双关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世情。 苏轼诗尝谓:“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而今朋友远行,画家自不会如凡夫俗子般赠钱馈物,唯画风竹一丛,以示高雅超然。单从扇面而言,竹是静止不动的,当然听不见声响,也就更难以知晓“风竹”之意。画家通过题画诗,不但使人听到了风穿竹林,啸打枝叶,更启发人思索丰富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君听竹梢声,是风还是哭?”这是一个无疑而问,如果真是风声,此问岂非多余。至于竹子为何而哭,我们不妨看一看下面几首诗: 日长苦难度,墨君借以遣。细叶莫生风,风波世上满。(《水墨竹枝》) 纸畔濡毫不敢浓,窗前欲肖碧玲珑。两竿梢上无多叶,何自风波满太空? (《竹石图轴》) 郡城去海不为遥,墨箨淋漓似郁蛟。莫遣风来吹一叶,恐于笺上作波涛。(《画竹》)在这些诗中,徐渭早已将竹拟成人,成为自己和朋友的化身,象竹一般的正直之士,并没有太多的枝叶,无故会招惹如许的风波,空有满腹经纶和报国之志,而无人赏识,命运犹如风吹飘蓬,流落不定。在诗中,“风波”、“波涛”又暗示着社会的凶险与风波随处可见,稍有风起,就更推波助澜,而广大的民众却在这“风波”中遭受着更大的苦难。因而,在竹子的哭声中交织着画家与朋友心照不宣的怀才不遇之痛,也孕含着百姓苍生的疾苦。 到诗的最后,画家还不忘再次向朋友暗示自己的良苦用心。虽然世上无人能画风竹之哭声,正如古语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我只有以题诗画出“虎之骨”,让你不但知画,更知其中之心志和情意。 徐渭的这一良苦用心,为郑板桥所体察,他在任职潍县时,竟也从风竹声中听出了民瘼,这便是他的名作《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