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先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馬先蒿
馬先蒿  mǎxiānhāo

亦稱“馬尿蒿”、“馬屎蒿”、“爛石草”,“虎麻”、“馬新蒿”。玄參科植物返顧馬先蒿的莖葉或根。蒿氣如馬矢,先字乃矢字之訛,故稱。莖粗壯中空,方形有稜。葉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根細長纖維狀。主治風寒濕痹,小便不利,婦女白帶,疥瘡。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馬先蒿》:“味平,主寒熱鬼注,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一名馬尿蒿,生川澤。”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馬先蒿》:“一名馬屎蒿。生南陽川澤。方云一名爛石草,主惡瘡,方藥亦不復用。此葉大如茺蔚,花白色,實八月、九月熱,俗謂之虎麻是也。一名馬新蒿。”

马先蒿【同义】总目录


马先蒿烂石草

马先蒿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马矢蒿、马尿泡。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 的根。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安徽、陕西、甘肃、四川、贵州。苦,平。祛风,胜湿,利水。
❶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带下,尿路结石。煎服: 6~9g。
❷治疥疮,煎水洗。

马先蒿resupinate woodbetony

Pedicularis re-supinata L.,又称返顾马先蒿。玄参科,马先蒿属。多年生高大草本。生长于海拔300~2 000 m的湿润草地及林缘等处。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俄罗斯、蒙古、朝鲜及日本也有分布。茎4棱形,多分枝。单叶,互生或对生,叶片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叶缘为钝圆的重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冠淡紫红色,二唇形,上唇呈盔状,弯曲,先端具喙,下唇巨大,筒部自基部向右扭旋;雄蕊4枚,仅上方两枚雄蕊的花丝有毛;子房2室,胚珠多数。蒴果。全草可入药。

马先蒿Lousewort

玄参科马先蒿属草本植物。北半球有500种,加拿大有22种,大多数为多年生植物。株高差别很大(10厘米~100厘米)。生长在高山、潮湿地带和有草的沼泽地里,属于半寄生,吸枝从草根里吸取营养,其花鹦鹉嘴状,鲜艳夺目。北极马先蒿(15厘米)的茎上长有粉红色的花,常见于高山地带。格陵兰马先蒿生长在沼泽地,高50厘米,开红紫色花。加拿大移民曾用马先蒿做动物饲料,现在认为其有毒,北印第安人用作食物,也用于医治毒蛇咬伤、消肿和用作兴奋剂。

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短粗。基生叶丛生,具长柄,茎生叶互生。总状花序顶生,花唇形,密集,红色。果长卵形。种子灰色。主要分布于天山。具有祛风胜湿、补气血、健脾胃的功能。药用根。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阴虚潮热、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乳汁少、尿路结实、小便不利、疥疮等病症。

马先蒿mǎ xiān hāo

《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马先蒿(10)。药名。
【基原】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ra L.的茎叶或根。
【别名】马屎蒿、马矢蒿(《本经》),马新蒿(陆玑《诗疏》),烂石草(《肘后方》),练石草(《别录》),虎麻(《唐本草》),马尿泡(《山西中草药》)。
【性味】苦,平。
❶《本经》:“味平。”
❷《别录》:“苦,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胜湿,利水。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妇女白带,疥疮。
❶《本经》:“主寒热,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
❷《别录》:“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小便。”
❸陶弘景:“主恶疮。”
❹《山西中草药》:“祛风胜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三钱;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