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赠秀才入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

(其十三)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群飞。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这一章写分手以后的思念。上半六句,览物兴怀。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洪流”指黄河, “邦畿”指洛阳,黄河如带,萦依城郭,这是眼前绝大的景色。开端即有如此境界,足以笼罩全篇。“萋萋绿林,奋荣扬晖”,这是眼前的近景,林木茂盛,绿意喜人。“鱼龙瀺灂( chan zhuo禅浊),山鸟群飞”, “瀺灂”是出没的样子,语出《抱朴子·知止》: “文鳞瀺灂,朱羽颉颃。”写鱼龙是俯视河水,写山鸟是仰望长天,鱼游鸟翔,一派生机。诗人目光由远及近,俯仰流动,所见风景依然如旧时,然而念及与兄分手之事,顿感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故后半六句。转入怀念远人。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这两句写尽当日二人携手出游,留连忘返的乐趣。唯其往日情深,一朝分别,思念愈烈。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良朋”指嵇喜(有人拘泥字面,认为“此称良朋,则秀才未定是兄,题固不言兄耳”,可备一说),极言怀思之殷,急如饥渴,须臾不忘。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这是说思之再三,犹不能相见,悲戚不能自胜,以致于怆然涕下。读至此,使人有无限孤寂落寞之感。

本章自叙与嵇喜别后之情,本极伤感,但开头六句满目生辉,全属乐景。以乐景写哀,这也是《诗经》开创的精妙笔法,一如清人王夫之所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卷上)


《赠秀才入军》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赠秀才入军》

 诗歌。嵇康作。共十九首,是送他哥哥嵇喜从军的一组诗。当时司马氏废掉了魏齐王曹芳,毋丘俭、文钦讨伐司马氏,两大集团进行了一次较量。嵇喜从军助司马氏,嵇康是反对的,这组诗表面上是“赞颂”,实际上是嘲讽,同时也表现了兄弟离别的眷恋之情。

《赠秀才入军》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

(其十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这一章是全篇的精华所在,描写嵇喜军中生活的种种情趣,抒发自己的人生追求,都能做到自然传神。

发端即切题直入,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徒”指士兵,也就是嵇喜所在的军队, “兰圃”、 “华山”泛称田野和山间,特意用“兰”(兰草)字“华”(鲜花)字,意在烘托气氛。说士兵们在兰草丛生的田野歇息,在繁花盛开的山间喂马,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三、四两句承上转换,写射猎与垂钓。 “磻( bō播)”是结于箭端丝绳上的石块, “流磻”等于说射箭。 “纶”是拴钓钩的丝线,“垂纶”等于说钓鱼。在旷野上打猎,在大河边钓鱼,这也是嵇康认为理当如此的军旅生活。五、六两句再转出新意, “归鸿”指飞去的雁阵,“五弦”指五弦琴,形如琵琶而略小。“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副优哉游哉、幽然自得的模样。以上六句便是嵇康所想象的军中生活,宁静而富有诗意,但与两汉乐府和三曹父子的从军诗相比,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嵇诗显然不符合军旅生活的特点。这是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嵇康抒写的主旨不是征战的苦辛,而是行伍中的理趣。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无论何时何地,只注意领悟天地万物所含的道理,神驰心游于其间。嵇康把自己的这种人生追求加之于兄弟朋友,结果嵇喜的军中生活也便成了这般清淡玄妙的样子。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二句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主题。“太玄”指大道,也就是自然, “游心太玄”犹言一切服膺自然。“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二句,借典实以说明何谓服膺自然。按《庄子·外物》载: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是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工具, “得鱼忘筌”是说一旦得到了鱼, 就可以把筌丢弃了,因为目的已经达到。嵇康赞赏“得鱼忘筌”的钓叟,意思是要人们注意探求生活中的精理,而不必过于看重自己的形迹。正是根源于这种认识,所以他把嵇喜的军中生活写得如同参禅悟道一般。结尾二句“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叹惋嵇喜一去,知音难求。“郢人”事见《庄子·徐无鬼》,说的是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白灰,请石匠挥斧砍去,结果灰迹尽除而鼻尖无损,其人也面不改色,正所谓适逢对手。这里以“郢人”喻嵇喜, “谁与尽言”是说自其入军走后,自己心有所得,再也找不到可以倾心交谈的人了。

《赠秀才入军》诗十八章,各章独自成篇,彼此间的联系若断若续,结构并不紧密,可能已有羼乱和错简。各章的叙事手法和抒情技巧也不尽相同。不过在这一章中阐发的达观的人生观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则可以说是贯通赠诗全篇的。如果我们就赠诗的风格与《幽愤诗》作个粗略比较的话,那么可以说《幽愤诗》“言事峻切”,而《赠秀才入军》“寄兴清远”,这两个方面恰好构成了嵇康诗歌的特有风格。


《赠秀才入军》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

(其十一)

凌高远盼,俯仰咨嗟。

怨彼幽絷,邈尔路遐。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虽有妹颜,谁与发华。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本章不见载于《文选》,或以为别作一题,不在赠诗之数。其实就内容而言,与上下章文意仍相连属。当日昭明太子或有意简择,或疏于辨别,仅录取五章,未可遽以为定论。这里依据本集,仍看作赠诗中的一章。

按诗中“怨彼幽絷”语,即是《幽愤诗》“咨余不淑, 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一段的概括,大抵本章与《幽愤诗》为同时所作,那么嵇喜入军之日,恐怕正值嵇康系狱之时。这一赠诗背景,又不可不特别注意。

正因为身系狱中,不能亲往送别,故本章发端便仰天兴叹。 “凌高远盼,”是说行人渐远,而送者犹不忍收回目光。 “俯仰咨嗟”,此指送者心中的感叹。这两句虽没有明言送别,但因事生感的意思已表达得很清楚。次二句,一怨自己遭囚禁,二叹乃兄登远途。“邈尔路遐”,乃兄行将远别之事,至此完全醒豁。而诗人无法“凌高远盼”的原因,也通过“幽絷”二字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此时再来谈“咨嗟”的内含,一则惜兄远行,二则哀己不幸,不也是具体而微吗?

接下来五、六两句与七、八两句,全写离别的伤感。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这是说无人再与自己弹琴唱和。 “好音”指优美的乐声。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这是说从此精神颓丧,面色无光。“发华”指焕发光彩。四句用排比对仗的句法,看似重复,实则加重了语气,使情感更趋于深化。

末四句寄心云水,自言其志。嵇喜既已求仕而去,诗人不免转念自身前途。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满腹心事化为了闲云和野水,足见淡泊得可以。“乘流远遁,抱恨山阿”,此与《幽愤诗》“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出于同一机杼。由伤别转而自伤,由怀人转而自勉,嵇康在感情上的这种起伏变化,在这一章里清晰可辨。


《赠秀才入军》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

(其十二)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这一章写临别时的心境,兴意生动,诗中有画。首二句指行人嵇喜, “轻车迅迈”透露出欢快情绪,“息彼长林”也是苦中有乐的话,足以表明嵇喜是乐于入军的。三、四两句点醒时间,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当是春末夏初光景。五、六两句和七、八两句写应时景物, “我”是诗人自称。“习习谷风”,语出《诗经·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在这里指东风, “习习”是微风吹动的样子。 “素琴”指未加修饰的琴。在春风里弹奏一把不加修饰的琴,显然只是随性抒怀、自得其适而已。 “交交黄鸟”,语出《诗经·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黄鸟”即黄莺, “交交”是鸣叫的声音。 “顾俦”谓招呼同伴。这四句说风吹琴声, 鸟弄清音,鸟有俦侣,而弹琴者孤独一身,两相映照,一片孤栖忆远之情油然而出。

以上八句大抵为景语,交待时地节物,虽然含情,却不明露。后半四句则纯为情语,盖触景生情,由嵇喜入军之乐联想到自身遭遇之苦。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所钦”即是素志,《幽愤诗》所谓“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正是此种心境的写照。结句说“心之忧矣”,所忧者无疑是素志未曾实现也。 《幽愤诗》末云: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可知这里的“永啸长吟”也是为“颐性养寿”而发,身陷囹圄而不能颐养天年,遂其素志,所以要长啸吟叹。

本章怀人伤己,衷怀可鉴,托诸比兴,婉而弥永,其艺术手法颇堪借鉴。


《赠秀才入军》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赠秀才入军》

赠秀才入军

(其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赠秀才人军》是一首组诗,这是其中的第九章。按《文选》收录五章,唐李善注: “四言。集云: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刘义庆《集林》曰:嵇熹字公穆,举秀才。”明吴宽(匏庵)丛书堂抄本《嵇康集》始作《赠兄秀才入军》。可见组诗是写给其兄嵇喜(一作熹)的。嵇康幼年丧父,全靠嵇喜抚育成人,兄弟情谊十分深厚。不过嵇喜醉心仕途,后来官至扬州刺史。因而在阮籍、吕安这一班名士眼里,嵇喜被看作凡夫俗子,常常遭受白眼。嵇康与阮、吕为至交,在干禄仕进这一点上,他对乃兄想必也是看不起的。这种既爱戴又轻蔑的复杂感情,构成了这首组诗的基调。

首二句写战马驯练有素,戎装熠熠生辉。 “闲”同“娴”, 熟习。 “良马既闲”,是指坐骑惯于征战。语出《诗经·大雅·卷阿》: “君子之马,既闲且驰。”次二句写兵器精良。 “繁弱”指良弓, “忘归”指好箭。事见《新序》: “楚王载繁弱之弓, 忘归之矢,以射兕于云梦。”(《文选》李注引)又“建安七子”应玚《驰射赋》: “左揽繁弱,右接湛卫。控满流睇,应弦飞碎。”以上四句是静态的实写,由马及人,由人而及于弓箭的细部,生动逼真,使嵇喜威武的装束,焕发的神采,历历如在目前。

诗的后半转入动态的虚写,是想象中的军中生活情景。五、六两句写飞马急驰,快如疾风,捷似电闪,简直可以追上一掠而过的日影和飞鸟。按晋崔豹《古今注》说: “秦始皇有七各马: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铜雀、最凫。”皆因为骑行迅疾得名。这里以古喻今,极言驰骋无羁。末二句写骑手亦即嵇喜的神情, “凌厉”是说气势猛烈,勇往直前; “顾盼”是说左顾右盼,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中原”,泛指原野。这四句描写嵇喜的马上雄姿,可谓雄壮飘逸之至。

诗题称“入军”,这一章即由题目切入,先实后虚,虚以辅实,从而全面表达自己对“入军”一事的感受。从字面看,全属正面描写,无一贬词,但细加体味,句句有夸饰,字字是渲染, 言过其实处,终让人感到弦外有音。这里所写的场景,在嵇喜自以为荣宠可喜,而在嵇康说来,则显然不屑一顾。嵇康曲笔写嵇喜之所喜,字里行间不免含有讽喻之意。故清人陈祚明评曰: “起八句便言入军,激昂有气势,然似嘲之。”(《采菽堂古诗选》卷八)一语破的,耐人寻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