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贺新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贺新郎》

 词。刘克庄作于宝庆三年(1227)送陈鞾赴真州知州任时。题目是“送陈真州子华”。真州在今江苏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是当时抗金前线。上片勉励陈鞲联络京东义军,为北伐恢复中原作出贡献。词人北望神州大地,想起抗金北伐“这场公事”,然后以南宋初年太行山等义军为例,说陈鞾定能联络义军,“谈笑里,定齐鲁”;下片指斥南宋朝廷懦弱无能、苟安江右,士大夫空忧国事,连梦中也不想中原故土,自己不能上前方,只能目送陈鞾北去。全词围绕“这场公事”提出问题,逐层铺开,慷慨陈辞,笔调锋利,杨慎《词品》称之为“壮语可以立懦。”

名诗《贺新郎》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贺新郎》

《贺新郎》

张元干

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1)!举大白(12),听金缕(13)!

【注释】 ①胡邦衡,即胡铨 (1102~1180),字邦衡,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曾任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向金屈辱投降,上疏请斩秦桧等,遭到迫害。新州: 在今广东新兴。②神州:古时以赤县神州称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区。③画角:涂有彩绘的军中号角。④故宫: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离黍: 用 《诗经 ·王风·黍离》典。旧说周平王东迁后,有一周大夫过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已平为田地,长满黍稷,“悯周室之颠覆”而作 《黍离》诗,后遂以此表示对故国的怀念。⑤底事: 为什么。倾: 坍塌。砥柱: 指擎天柱。⑥九地: 遍地。黄流乱注: 指黄河泛滥。⑦狐兔:喻金兵。⑧“天意”二句: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 “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⑨南浦:送别之地。浦,水滨。⑩耿: 明亮。斜河: 指银河。(11)肯: 岂肯。儿曹: 小儿女辈。尔汝: 以“你我”相称,表示亲密。(12)大白: 酒杯。(13)金缕: 即《金缕曲》,《贺新郎》 词调的别名。

【词大意】 梦游沦陷的中原大地: 怅望秋风中,金兵军营相连,画角悲鸣,故宫一片荒凉。为什么突然间昆仑山倾倒?黄河横溢,万落千村皆为金兵侵占?最高统治者的意旨从来难以窥测,何况人之常情是年老易悲,而这种忧国之悲更难以倾诉! 再加上这又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送别的时刻。

残暑将褪,柳岸轻风,疏星淡月,白云微微飘动。从此相隔万里,该向何处寻觅你的踪影?回想当初深夜畅谈国事的情景,只怕今后书信难通,但我们终将放眼天下,胸怀今古,岂能像小儿女那样为个人的恩恩怨怨说个不休。请高高举起酒杯,听着壮行的 《金缕曲》,开怀畅饮吧!

【赏析】 这首词写在绍兴十二年(1142)七月。四年前,秦桧决策主和,派计议使王伦赴金谈判,金使竟使用 “诏谕江南”的名义。消息传来,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上书请斩秦桧、王伦等,遭到迫害。四年后,秦桧又策动谏官弹劾胡铨,将其除名,遣送新州编管。“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 (岳珂《桯史》卷十二)就连胡铨平生亲党亦“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居士词序》)。当胡铨途经福州,寓居此地的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写下这首词和另外两首诗为之送行,以致激怒了秦桧等投降派,张元干亦因此受到削除名籍的处分。

这首词充满着一种“抑塞磊落之气”,它充分表现了词人的刚正不屈,对祖国河山沦陷的深切悲痛以及对投降派的强烈义愤,写出了一种具有高尚境界的真正友情。整首词都回荡着激昂慷慨,沉郁悲壮的主旋律。

这首词是为送别而作的,但词人开篇却不写送别的场景、气氛与离情,而独具匠心地从一切爱国志士最为忧虑的半壁江山的沦陷写起,一开头就创造出一个悲凉的境界:秋风萧瑟,军号凄厉,故宫一片荒凉。这充分描写了词人睡梦中都心往神驰的沦陷区情景并写出了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爱国志士心头的心理感受。接着,词人以一连串比喻,对国家为什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发出了悲愤激烈的责问: 为什么国家的中流砥柱突然倾倒?为什么金兵暴虐如黄河泛滥?为什么任凭金兵肆意蹂躏?这三个问句,一句紧逼一句,气势咄咄逼人,犹如电闪雷鸣,向统治者发出了慷慨激越的呼声。对于这样一些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的尖锐问题,词人不便直接回答,也无须直接回答,他实际已将答案寓于责问之中,故在下面笔锋一转,化用杜甫之诗,进一步抒发悲愤之情。杜诗原意只是慨叹个人的不幸遭遇,说帝王之意难以了解,人之常情是年老易悲;而此词只加了 “从来”、“况”、“难诉” 几个字,情感份量便大大加重了,着重写出自古以来帝王的用心就无法与忠直之士相通,而直士的悲愤之情无处倾诉,连说真话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是何等万马齐喑的可悲境地! 这两句写得举重若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顽强抗争和对胡铨被贬的强烈不平。胡铨的被迫害,实际已远非他个人之事,而是关系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的事,故这首词在充分倾诉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悲愤之情以后,直到上片的结句才真正点出送别之意:“更南浦,送君去。”这种送别由于有前面一连串悲愤激昂声情的铺垫,显得格外浑厚,格外感人。

词的下片照应上片结句而来,写送别的场景,同时也借景写情:时值新秋,残暑消褪,银河斜转,疏星淡月,不时可见缕缕断云微微飘过。两位朋友就在这种场景中互诉衷肠。看起来,这只是纯粹写景,但与下几句联系起来看,这里写景亦非泛泛之笔,因词人恰恰从眼前之景中联想到祖国沧陷的半壁江山,想到今后两人将远隔万里,这样,就很自然地补出当初两人畅谈国事,“对床夜语”的情景。这几句思路跳跃,笔致跌宕,从眼前之景想到万里江山,又从万里江山想到两人畅谈的情景,最后又从回忆落到今后书信难通上,心情愈转愈加沉重,情调愈写愈加悲凉。但是下面词人却又突然再次宕开笔锋,完全抛开个人的荣辱恩怨,仰首苍天,纵贯今古,以悲壮豪放的口气说到:“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这里虽有几分强作豪宕的成份,但能悲中见壮,充分揭示出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品格。词的结句更把全词的悲愤激越的感情推向最高潮——让我们高举酒杯,听着激越的 《金缕曲》,慷慨地分手吧! 这一结句将词的境界大大升华了一步,在沉郁悲壮的主旋律中又加入了豪迈狂傲的音响,充分表现了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大义凛然和宽广无私的胸襟。

此词集中体现了张元干词雄发踔厉,“长于悲愤”的风格特点,把词人对国事的忧虑悲愤之情写得大墨淋漓,力透纸背。此词一出,即广为流传。南宋词人杨冠卿过吴江时,“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客亭类稿》卷十四),可见其影响之大。


名诗《贺新郎》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贺新郎》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①乳燕:小燕子。②绡(xiao消):生丝织成的薄绸。③瑶台: 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曲: 深处。④蹙 (cu促): 皱褶。⑤簌簌(su速): 花瓣与眼泪同落的样子。

【词大意】 小燕子飞到华美房屋的梁上檐下营巢,屋院内清静无人,桐树的荫影移动变长,渐渐已到午后,美人在傍晚凉爽的时候刚刚出浴。她手里弄着丝绸做成的白团扇,扇子和手浑然一体,洁白如玉。渐渐因困倦而倚枕侧卧,独自一人安静睡熟。忽然有谁在掀开帘子敲打绣房的门,白白地把人神游仙境的好梦打断,开门一看,却原来是风吹竹。

美人看到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紧束皱蹙,等到初夏百花尽谢,只有盛开的榴花来陪伴远人,不使远人感到孤独。再把榴花艳丽的花身仔细观看,发现它多瓣重叠,紧紧捆束。但好景难长,榴花担心秋风一吹,自己将凋落殆尽,满枝只剩叶绿。等到那时远人来此,美人和远人在榴花前对饮时,将不忍心把它碰触。看到落花不免引起伤感,美人的眼泪和花瓣将一起纷纷下落扑簌簌。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一个孤寂而高洁的美人形象,借以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表现自己的思想品质。

上片专写美人,表现她的孤寂。头三句交待节令、时间和美人的生活处境。“乳燕飞华屋”,幼燕学飞,写的是初夏景象,为下面的 “晚凉新浴” 和 “待浮花浪蕊都尽”作铺垫; “华屋”点明主人公居处的华美,幼燕能在这样的屋子中学飞,又隐约地表明环境的清幽寂寥。所以接下来写“悄无人、桐阴转午”,周围寂静无人,时候已渐渐到午后,一个“悄”字,既表现了美人客观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美人主观心境上的寂寞。“晚凉新浴”,是说在傍晚凉爽的时候,美人刚刚浴罢,以此引出下面对美人浴后种种情态的描写,由主要写客观环境的清寂,过渡到着重刻划美人心灵上的孤独感。“手弄生绡白团扇”是写实,叙述美人初夏浴后一种很自然会有的动作,但 “团扇”又有红颜薄命,佳人被弃的象征意义,而 “弄”字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无聊寂寞的心情。“扇手一时似玉”,用的是《世说新语·容止》中关于王衍的典故:“ (王)容貌整丽,妙于玄谈,恒捉白玉柄麈尾 (拂尘与手都无分别。”以此形容出浴美人肤色的洁白细腻和容貌的鲜艳美丽,看上去仿佛像一座白玉浮雕似的。“渐困倚、孤眠清熟”,写美人因困倦而卧眠,这固然是一种生理反应的结果,不过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美人空虚寂寞、百无聊赖的精神因素使然。“孤” 字和“清” 字,与前面的 “悄” 字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美人的孤寂,暗寓有丈夫远行在外的意思。“帘外”四句是上片的重点,更加细致而含蓄地写出了主人公情绪的跌宕起伏。美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苦闷,使她幻想着一种美满的生活,于是在倚枕而眠后,就梦游瑶台深处,进入仙境。但是她内心又牵挂着尘世和尘世中的远人,所以即使是熟眠,也那么容易被惊醒; 惊醒之后的最初一刹那,又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又却是、风敲竹”,可见在 “帘外谁来推绣户”的疑问中,夹杂着一种隐隐的期待,即希望她所思念的远人或许能不期而归,所以当她发现是“风敲竹”,就又由希望变为失望。一个“枉”字和一个“却”字,将美人的这种感情波折突现出来了。至此,作者把美人孤寂心态的描写推向了高潮。

下片主要写石榴花,同时也写美人,咏物写人相结合,突出美人的高洁。“石榴半吐红巾蹙”,美人眼中半开的石榴花像紧束褶皱的红巾。这由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的诗句“山榴花似结红巾”演化而来,但比原句更加精妙生动,“蹙”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含有言外之意。“待浮花浪蕊都尽”,是用浮华冶艳,容易凋谢的桃花之类的花卉,比喻那些轻薄放荡,朝三暮四的女子。“伴君幽独”,则以榴花迟贬独芳的特点,隐喻美女不与轻浮女子为伍的超尘脱俗、坚贞忠诚的性格。“君”指远人。这两句比拟形象,对照鲜明,寓意深远,是警策隽永的绝妙好句。“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束”字和上“蹙” 字相接应,都是写榴花花瓣紧束皱褶,笼抱不散。这两句和“石榴”句一样,不仅对榴花的外部特征曲尽其妙,而且语意双关,“芳心”既指花心,也指人心,再一次托喻美人清操自守、挚诚坚贞的品质。榴花虽然凋谢得晚,但是没有不败的鲜花,所以下面词意一转,“又恐被、西风惊绿”。“恐”字说明这是设想,是虚写。“惊”字透露出秋风摧残之猛烈,榴花凋落之迅疾,反映了榴花自身的娇嫩和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于是引出最后四句,这四句由“若”字领起,可见也是悬拟之词。“待得”指榴花凋落的时候。“君”还是指远人。“不忍触”, 是因为榴花已不再处于“艳”之日, 而在“惊绿”之时, 美人看到落花自然会想到自己的色,以致引起伤感。“共粉泪,两簌簌”,就是写 “花前对酒不忍触”的结果。“簌簌”远承“惊绿”,近接“粉泪”,形容美人眼泪和榴花花瓣同落的样子,富有创造性地表现了美人的青春迟暮之感。下片时而咏花写人,融合无间,浑然一片;时而花人分写,由花及人。见花生情,都把人和花联系起来,用以描写美人的品格、抱负和感慨,显得形象鲜明,而又寓意深长。正如《蓼园词选》 中所评: “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借美人香草寄托君臣遇合,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也经常为大词家所用。胡仔评价此词 “托意高远”(《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谭献说:“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谭评词辨》)所评颇有见地。杜甫的 《佳人》,通过塑造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貌美而品高的弃妇形象,寄托自己失意时的感慨怀抱。苏轼的这首词大致可以肯定作在被贬官之后,其内涵与写法同《佳人》十分相似。他咏榴花是喻美人,写美人实际是写自己。美人孤寂的处境、迟暮的感慨和对远人的思念、期待,正是苏轼在仕途上遭受挫折后的抑郁情怀、寂寞心境和时而旷达超脱时而积极用世的思想矛盾的反映。不与“浮花浪蕊”为伍,“芳心千重”的美人,就是作者孤高自赏,坚贞不阿的人格的自我写照。和这种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相联系,此词显示出一种婉约妩媚、缠绵绮丽的风格,富有象征暗示的色彩和含蓄蕴藉的特点。但是苏轼作为一个豪放词派的创始者,他妩媚绮丽的词仍和婉约派的词风不完全一样。像这首词就是在绮丽中有着清新,于妩媚中透出爽健,在托物寄兴的词里,是独具一格的。


名诗《贺新郎》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贺新郎》

《贺新郎》

刘克庄

送陈子华赴真州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11)

【注释】 ①神州: 本指全中国,此指中原沦陷地区。②平章: 评论筹划。这场公事: 指卫国抗金的大事。④分付: 嘱咐,此指处置。⑤宗爷: 指宗泽,为东京留守时,金人不敢入犯,呼为宗爷爷。⑥把作: 当作。⑦京东豪杰: 指京东路的义军将士。宋时京东路包括现在的山东、河南东部,江苏北部地区。⑧真吾父: 《宋史·岳飞传》 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 “真吾父也”,遂降。⑨祖生:即晋名将祖逖,曾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在中原抗金的名将。⑩新亭:一名劳劳亭,三国吴时建,在今南京市南。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载: 东晋士族等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常常聚会新亭,坐在草地上饮宴。一次周侯在宴席间叹息说: “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了变化!” 在座的人都流下了眼泪。(11)谁梦: 谁思量。(12)塞鸿: 鸿雁生长于北方边塞之地,故名。

【词大意】 北望中原大地,试评论这抗金大事,如何置处? 记得太行山百万义军,曾入宗泽部署。现今不敢信义军,只视如蛇虎。您去京东义军肯定欣喜,想豪杰必投戈下拜作军辅。谈笑之间,平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抗金名将去后,有人来否?多少坐叹挥泪客,谁思量中原故土?算抗金大业须由人做。应笑我书生心胆怯,整天被压抑禁锢如闭置车中的新妇。只能空自目送,回归塞北的大雁远去。

【赏析】 此词是词人送陈子华赴真州而作。陈子华,懂军事,善策划。宋理宗宝庆三年 (1227)四月,他奉命知真州。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在长江北岸,是当时国防前线。陈子华自兴化北上,与词人会晤话别。词人作此词以壮行。此时词人年4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壮年,是他创作爱国词篇的重要时期。

这首送别词,与一般送行诗词不同,既无伤别的描绘,又无悲离的抒情,而是借送别论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团结人民,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重大问题。“北望神州路”三句,开章就提出一个如何对待中原失地的大事,起势突兀,引人注目。紧接写“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借史实提出具体意见。熊克《中兴小记》:“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聚。”《宋史·宗泽传》载,义军王善拥兵70万,杨进拥兵30万,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各拥众数万,往来河东、京西、淮南、河南北,均被爱国将领宗泽招抚,壮大了抗金力量。词人写此词时,宗泽虽早已逝世,但金人统治的中原地区仍有黑旗军、红袄军起义。他希望南宋朝廷能招抚义军,共抗金兵,由此可见其依靠人民打击敌人的思想。然而,当朝却把义军视为长蛇难握,猛虎难骑,不重视人民起义的力量。这里以正反不同的形象加以对照,笔力道壮。词人针对当时形势勉励陈子华道:“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希望他到真州要效法宗泽、岳飞,招纳义军豪杰,收复半壁江山。一个“喜”字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抗敌豪情。“谈笑里,定齐鲁”结上片,极富有乐观精神及豪迈气概。

下片鞭挞了南宋统治者的偷安江南的现实。“两河萧瑟惟狐兔”三句,以极忧愤的笔墨勾出了中原沦陷,狐兔出没,满目萧瑟的景象,写出了广大人民“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悲郁心情。“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用《世说新语》的典故,揭示了当时不仅投降派苟安江南,而且连一些以东晋名流自命的忧国之士也缺少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至此,词人激动地喊出“算事业须由人做”,指出收复失地,事在人为,表现了强烈的乐观精神,否定了士大夫的颓丧之态。与上片“谈笑里,定齐鲁”遥相呼应。这一单句陡然而来,戛然而止,如奇峰突起,峭拔雄伟,颇富豪迈之气。“应笑书生心胆怯”三句,以书生气短自嘲,用委婉含蓄之法表达对陈子华的激励。结句“空目送,塞鸿去”,全词至此正面送别,“塞鸿”代离人,又与北部江山相绾合,一个“空”字,颇含怅惘之情。以此作结,扣住题旨,饶有余味。

这首词立意高远,从大处落墨,以议论入词,雄放畅达,气势磅礴。明毛晋说:“杨升庵(明,杨慎)谓其壮语足以立懦,余窃谓其雄力足以排奡(ao排奡,矫健之意)云。”(《后村别调跋》)所评极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