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财主的儿女们》的出版与反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财主的儿女们》的出版与反响 《财主的儿女们》的出版与反响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描写了“一二八”事变以来中国的历史动盪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变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作品之一。小说分两部,由希望社分别于1945年11月在重庆、1948年2月在上海出版。由于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颇具特色,出版后即有不同反响。1947年9月《泥土》第4辑“新书预告栏”,曾称之为“中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鲁芋的《蒋祖纯的胜利》则把它看作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胡风在序文中对它作了较深入的评论。称赞它表现了“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是一首“激荡着时代的欢乐和痛苦,人民的潜力和追求,青年作家自己的痛哭和高歌”的“青春的诗”。认为作者和他的人物一起置身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风暴中,要求知识分子走向和人民的深刻结合,并用思想的力量创造出“光明,斗争的交响”,是坚持并发展了鲁迅的传统。因此,他认为作品是“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名称的”,它的出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财主的儿女们》在四十年代后期以来的对“主观论”的批判中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陈涌在《〈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倾向》中,指责作品中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者成了这个时代的真正的英雄,由此否定了这部小说的意义。后来孔罗荪的《从〈财主的儿女们〉看路翎的反革命思想》、康濯的《路翎的反革命小说创作》等评论,进一步从政治上批判并否定了作品。在海外则有人认为“该书情节有模仿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之嫌”(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建国后,《财主的儿女们》几乎绝迹,直到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 ☚ 郁达夫被害 关于《忍让》的论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