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蓼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蓼萧》蓼彼萧斯,(一) 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湑兮。(二) 露珠儿滋润它啦。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我心写兮。(三) 我的心里舒畅呀。 燕笑语兮,(四) 饮着笑着说着呀, 是以有誉处兮。(五) 这真是多么安逸呀。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瀼瀼。(六) 露珠儿滚滚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为龙为光。(七) 象飞龙、象太阳。 其德不爽,(八) 他的恩情没偏党, 寿考不忘。(九) 长寿百岁人不忘。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泥泥。(十) 露珠儿浸润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孔燕岂弟。(十一) 摆盛宴、喜洋洋。 宜兄宜弟,哥呀好、弟呀好, 令德寿岂。(十二) 好品德、乐寿考。 蓼彼萧斯,青苍苍的那香蒿呀, 零露浓浓。露珠儿浓浓在蒿上。 既见君子,我看见了那人儿, 鞗革冲冲。(十三) 辔首的铜儿垂下方。 和鸾雝雝,(十四) 铃呀响得丁丁当, 万福攸同。(十五) 万般福禄聚一堂。 注 释 (一)何楷:“蓼,戴侗云:草苍蒨貌。盖蓼本属菜名,故以苍蒨象其色。……斯,语辞。” 严粲:“萧,香蒿也,荻也,牛尾蒿也。” (二)严粲:“曹氏曰:湑,润泽也。” (三)毛亨:“输写其心也。” 郑玄:“舒其情意,无留恨也。” (四)朱熹:“燕,谓燕饮。” (五)马瑞辰:“《集传》引苏氏曰:‘誉、豫通。’《尔雅·释诂》:‘豫,安也。’《大戴礼·檀弓》‘何以处我?’郑注:‘处,安也。誉处,犹言燕誉,皆安也’。” (六)毛亨:“瀼瀼,露蕃貌。” (七)俞樾:“此龙字仍当读如本字。《广雅·释诂》:‘龙、日,君也。’为龙为光,犹云为龙为日,并君象也。……变日为光,以协韵也。……是日与光,义得相通。” (八)吕祖谦:“四海诸侯,远近小大亲疏,亦不齐矣。而王者德施之普,各称其分,莫不满足,所谓其德不爽也。苟有心于其间,岂能无偏党差忒哉?” (九)严粲:“愿其寿考而不忘于人,谓常爱戴之也。” (十)毛亨:“泥泥,沾濡也。” (十一)毛亨:“岂,乐。弟,易也。” 郑玄:“孔,甚。” 严粲:“孔燕,犹言盛燕,谓其礼甚设也。” (十二)朱熹:“寿岂,寿而且乐也。” (十三)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案鞗革,辔也。以丝曰辔,以革曰鞗。鞗之有余而垂者曰革。《尔雅》:辔首谓之革。郭云:辔把勒,是也。革末以金饰之,状如乌螠,名曰金厄。《韩奕》所言,是也。此诗之冲冲,《载见》之有鸧,则金饰之貌状。” 何楷:“冲冲,辔垂貌。” (十四)严粲:“和鸾,皆铃也。” 戴震:“按《韩诗》云:‘鸾在衡,和在轼。’《大戴礼》:‘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 (十五)郑玄:“攸,所也。” 朱熹:“同,聚也。” 注 音 蓼lu陆 瀼rang攘 鞗tiao条 雝yong拥 《蓼萧》零露湑兮②。露珠串串映日亮。 既见君子③,今日得见周天子, 我心写兮④。倾吐心曲多欢畅。 燕笑语兮⑤,宴饮又谈笑, 是以有誉处兮⑥! 君臣喜洋洋! 蓼彼萧斯,香蒿青青高又长, 零露瀼瀼⑦。露水泱泱闪银光。 既见君子,今日得见周天子, 为龙为光⑧。恩宠优渥增荣光。 其德不爽⑨,精诚又专一, 寿考不忘⑩! 万寿永无疆! 蓼彼萧斯,香蒿青青长又高, 零露泥泥(11)。甘露滋润真美好。 既见君子,今日得见周天子, 孔燕岂弟(12)。安详平易乐陶陶。 宜兄宜弟(13),手足情谊深, 令德寿岂(14)! 德美又寿考! 蓼彼萧斯,香蒿青青郁葱茏, 零露浓浓。天降甘露重又浓。 既见君子,今日得见周天子, 鞗革冲冲(15),马辔金饰摇冲冲, 和鸾雝雝(16)。鸾铃和鸣声噰噰。 万福攸同(17)! 万福同归我主公! [注释] ①蓼(lu):长大的样了。萧:艾蒿,菊科香草,可供祭祀。②零:落。湑(xu):露水盛多的样子。③君子:指周天子。④写:宣泄。《郑笺》:“我心写者,舒其情意,无留恨也。” ⑤燕:燕飨。⑥誉:通“豫”,欢乐。处:安。⑦瀼(rang)瀼:露盛的样子。⑧龙:古“宠”字,恩宠。⑨其德:指周天子对诸侯的恩德。爽:差。⑩不忘:犹“不已”。(11)泥泥:露湿的样子。(12)孔燕:非常安详。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13)宜:融洽。(14)寿岂:同“寿恺”,长寿快乐。(15)鞗(tiao):当做“鋚”,金制马勒的饰物。革:“勒”的借字,马络头。冲冲:鋚下垂的样子。(16)和鸾:车铃。在车轼上的叫“和”,在镳(马嚼子)上的叫“鸾”。雝雝:《齐诗》作“噰噰”,鸣声和谐。(17)攸:所。同:归聚。 [赏析] 《蓼萧》是周王朝宴享诸侯时的乐歌。西周初年,周公辅佐成王,兴礼乐,致太平,国势大盛,四海归心。远国之君来朝受宴,因作《蓼萧》以颂美周王的恩泽,并表达其归附之诚 《诗序》说:“《蓼萧》,泽及四海也。”细味诗意,《诗序》是说得不错的。 本诗凡四章,章六句。每章发端均以“蓼萧”“零露”兴起,但兴中含有比意。萧为香草,可供祭祀之用,诸侯则有入朝助祭之礼,故蓼萧暗指来朝的远国之君;而甘露普降,养育万物,隐喻周天子的恩泽遍及四海。这样的兴句属于“兴而比”的类型。诗中所称的“君子”系指周王,“我”则是诸侯自我,本诗正是假托“我”的口吻写成的。首章写“我”见到君子,倾吐向慕归附之诚,宴享笑谈,极其欢乐。二章写“我”见到天子,蒙受宠荣,因赞其道德高崇,祝其寿考无疆。三章写君子胸怀宽阔,平易安详,坦诚地以兄弟之义对待自己,因祝其德美、长寿而且安乐。四章回顾君子枉驾迎己于门时的情景,盛赞君子车驾之盛、动有法度,因祝其为万福所归。 《蓼萧》写出了西周初叶中央王朝的帝王与各地诸侯(包括四邻边远之国的君长)宴饮笑语的欢乐景象。正是因为中央王朝即使对待远国之君亦能实行“宜兄宜弟”的平等政策,才可能使他们“我心写兮”,释嫌解疑,而归趋中央,从而造就一种融洽安定的政治局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