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牡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牡丹》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此诗为陈与义咏物怀乡的名篇。读到此诗,自然很容易想起唐代岑参的怀乡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由于个人性情、时代环境等的差异,这首诗比岑诗显得更为思力沈挚,悲凉凄楚。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春,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于浙江桐乡县北青墩(一名青镇)之寿圣院塔下,无论国家的局势,或者个人的身世,都使诗人感慨无限,他便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

起句以回叙开篇,从金兵入汴写起。“一自”二字以口语入诗。此句语意陡峭,情感愤激。次句紧接起句,继续叙写十年来的漫长愁苦。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掳走徽钦二帝。北宋亡。从此诗人便流离失所,漂泊江湖,不觉已经十年。“伊洛”,即伊河、洛河,伊河为洛河支流,洛河为黄河支流,《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夏亡。”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那亡国的隐痛。“路漫漫”亦兼有两重意思: 其一谓十年颠沛,北望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即所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涉江采芙蓉》);其二谓国破家亡,乾坤板荡,虽无挽狂澜于既倒之力,但胸中的耿耿之志仍未消歇,即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可见前二句既有对敌方的谴责,又有对故国的怀恋,既有思乡之情,又有亡国之痛,而且“其用意深隐,不露鳞角。”(胡穉《简斋诗笺又叙》)

三句亦与次句相承,意谓自己此时年龄虽未满半百,但体衰多病,早已疲惫乏力,数次以病剧辞,方得在此江南之青墩溪畔客居,此为身世抒写而语气平静舒缓,使感情的激流暂趋平缓,为末句蓄势。洛阳牡丹号称“天下第一”(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然而此时洛阳被占,有家归不得,偏偏今天在他乡看见了牡丹,这自然会使诗人情不能已,感慨万千!“独立”,即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之意,表明诗人此时零丁孤苦,无有知音。陈与义出身世家,超世特立,不求显达而重名节,然而此时体衰多病,又孤掌难鸣,实无力报国,哀苦之情,令人黯然神伤。“东风看牡丹”,似乎勾勒了一幅闲暇有致的画面,其实乃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诗人强压住悲痛,将他那伤悼故国、悲叹身世的全部感情都倾注于江南海滨的牡丹上,但牡丹不语,岂解人意,诗人便只有暗吞伤心之泪了。本诗以“牡丹”为题,却在结句的最末二字才点出,这并非一般的点睛之笔,而是凝聚了诗人全部的感情,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自然流畅,“用事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此诗作于诗人逝世前两年,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


《牡丹》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牡丹》

吴昌硕

酸寒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

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竣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工书法,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能破陈规。三十岁后始作画,受任颐启发很大,并吸收徐渭、朱耷、李鱓、赵之谦等诸家法,兼以篆书、狂草笔意入画,作写意花卉蔬果,笔酣墨饱,浑厚苍劲。题款钤印,配合有致。对现代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篆刻融合皖、浙诸家,并以秦汉鉨英封泥、匋瓦文字入印,雄浑苍老,创为一派, 有《缶庐印存》等。曾为西泠印社社长。能诗,有《缶庐集》。

这首牡丹诗,题于1904年所作《牡丹图》上。画的左下方,有石数块,枝干由石间向上伸展,枝头叶茂花盛,蓬勃繁荣。右侧题诗两行,款曰: “甲辰四月,并录旧作,吴俊卿客寓申浦。”可见此画作于上海时期,而题画诗则系旧作。

吴昌硕自小在生活上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一贯反对奢侈挥霍的不良风习,举凡衣、食、注行都十分简朴,珍惜财力物力。他作诗喜用“酸寒”二字,如题《寒灯梅影》就有“闭户吟出酸寒诗”之句,冷嘲热讽地把矛头指向“贵人”。这幅牡丹图,也反衬出“酸寒”的主题。题画诗劈头一句就是“酸寒一尉出无车”,可谓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写得痛快淋漓!

吴昌硕在苏州时期曾任小吏,这就是“酸寒一尉”之所从出。 “尉”这里是些小官吏的通称。 “尉”字前冠以“酸寒”,不但点出官职之卑小,而且可见其任职时不以权谋财。任职时尚且如此,则平时的清苦节俭更可想而知。

“出无车”,其典出于《战国策·齐策》 “冯谖客孟尝君”的著名故事。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寄食于孟尝君门下。左右都轻贱他,给他吃粗恶的食物。他就倚柱弹其剑,唱道: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意为: “长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孟尝君知道后,就给他鱼吃。不久,他又弹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听到后,就给冯锾准备车马……后来,冯谖为孟尝君办成了大事。吴昌硕在诗中借用冯谖之语,是为了突出酸寒、贫困的生活——食无鱼,出无车,从而增强诗歌的形象内涵,加深人们对于诗句的印象。

“身闲乃画富贵花”。身闲,上承“酸寒一尉”,指不任小吏时期,此时当然更为酸寒穷困,于是想以画饼充饥的方式画“富贵花”,这句实为调侃之语,又寓有讥刺意味。 富贵花,指牡丹,以其姿色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周敦颐《爱莲说》: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燕支, 即“胭脂”。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端正楼空春昼永,小桃犹学淡燕支。”胭脂,这里指画牡丹花所用的红色颜料。乞,讨。邻家娃,邻居的少女。陆龟蒙《陌上桑》: “邻娃尽著绣裆裤,独自提筐采桑叶。”吴昌硕诗的这最后两句,仍用调侃的手法写道,由于没有钱买胭脂,只好向邻家少女乞讨了。这就更为具体地突出了“酸寒”的主题。

这首题画诗的特色是不描摹画面形象,而全力抒写自己的生活和心迹,且通过诙谐的语言、调侃的手法来表现,这就更加耐人品味。吴昌硕在1905年所作《牡丹图》上,再次录上这首题画诗旧作,可见他对这一主题和手法的兴趣,这无疑会活跃画面情调,给作品带来丰富的生活趣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