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浒全传》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浒全传》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水浒全传》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只要想起某绰号,马上就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某人物来。可见,给人物起绰号这一艺术手段,从美学角度看,无疑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起作用。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全传》给每一个人物都取一个绰号,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少见的。作者给全书一百单八个英雄形象都冠以鲜明生动,蕴蓄深意的绰号,给这部不朽的农民史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水浒全传》一百单八个绰号无一雷同,有的粗俗鲁莽,有的素雅秀健,有的如凶神恶煞,有的却似神兵天将,有的韵味隽永,有的含意冷峭。这些名号给读者心中增添了美感,它的美学价值将永远在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放出异彩。
鲁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在《五论“文人相轻”》一文中指出,果戈理赞颂俄国人善于给作品人物起绰号,而且是名号一旦取了,那就象影子一样伴随着作品中人物的行踪,即使这人物跑遍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看过被画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接着他又说:梁山泊上一百另八条好汉都有诨名,也是这一类,不过着眼多在形体,如‘花和尚鲁智深’ 和 ‘青面兽杨志’,或者才能,‘浪里白跳张顺’ 和 ‘鼓上蚤时迁’ 等,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鲁迅充分肯定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绰号的艺术感染力和意义,并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绰号的特点。鲁迅虽然嫌水浒人物绰号不够尽善尽美,然而他从比较俄国文学作品出发,由绰号而阐述我们民族文学的美感特点,却十分值得称道。
《水浒全传》因人物绰号特多,故它们的命名是复杂的、多类型的。区区的浑名绰号,看似平易实艰深,作者对各种名号的处置,苦运匠心,刻意求深。其美学意义,无非是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作为美的范畴,着眼于民族文化的特点,考察它们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具备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可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一、折射出了汉民族审美的“心理结构”
一定的美感、审美观念,都带有深厚的民族渊源,是其它民族所不可取代的。《水浒全传》 的人物绰号就具有这种深厚的民族渊源。
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 曾记下了三十六人的绰号,并从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作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解释,参照《三朝北盟会编》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等史料,可不同程度地追溯、探求出水浒传说故事的真正来源和社会背景。这说明梁山英雄的绰号都深浅不同地折射出了特定民族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与其说它们是诨名绰号,倒不如说它们是一幅幅神情毕肖,既凸现人物形貌特征,又浓缩了民族和时代精神,洋溢着浓烈而真切的社会时尚的人物风俗画。对读者把握和理解作品由特定时代酿成的民族色彩,甚至包括染有宗教迷信的社会意识派生的作品思想,创作主旨,起到无形的插图指南的作用。
我国是个封建社会漫长的国度,农民们由于千百年的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也都在精神上负有沉重的封建迷信枷锁,值得提出的是,这些带有封建烙印的审美意识也都可以从绰号上多多少少品尝出来。“九纹龙”是史进的绰号,《水浒全传》记他父亲史太公请了高手艺的匠人给他刺了一身花绣,肩膀胸膛文了九条龙,所以方圆一个县的人都知道他叫“九纹龙”。龙是古人想象中的一种神化了的动物,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以来都以龙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它是被宗教幻化为神的。人们用它象征机智、勇猛、力量和预兆吉祥、长寿。故“龙凤呈祥”、“望子成龙”、“攀龙附凤”等成语,千百年来到处被引用。用龙的图案文身也便成为一种进取图强的标志,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代庄季裕的 《鸡肋编》、明代陆客的《菽园杂记》,都专门记载了这些遗俗。《水浒全传》的 “九纹龙”就是这一民族心理和习俗的形象表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水浒全传》人物众多的绰号是一笔作为记录中华民族,记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观念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所以今天我们就不能因为其中有某些落后的因素,就去武断地一概把古代认为美的绰号,否定为封建迷信糟粕,或不开化的图腾崇拜等等。
比如《水浒全传》中,地主出身的户俊义,他的名号是“玉麒麟”,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另一种神物“仁兽”。汉代萧何曾督造了一个麒麟阁,专门用于挂有功之臣的像。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卢俊义作为北京的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员外,如果作家用一个落草的绿林英雄的名号称呼它,那就会不伦不类,只有用“玉麒麟”来给宋公明的股肱命名,才能符合读者的心理与社会的心理。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官贵民贱的传统意识所使然。当然,麒麟作为绰号给人命名,也无可否认它寄托了人们对卢俊义的崇敬。
无疑,不论是“九纹龙”或“玉麒麟”都是被人们认为美的神物。在人民的心中,梁山英雄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天神下界或鬼妖还阳。被压迫阶级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往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梁山英雄的绰号中如:神水将军、飞天大圣、险道神、八臂哪吒等等,无一不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和人民性的民主革命要求,借助某种神的力量加以曲折表现的产物。所以,它是我们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反映。
二、体现了特定时代的褒贬和爱憎
诨名,从某种意义说,也是作品人物性格典型化的艺术手段之一。即用一个外在的名号,较为精练准确地概括出特定时代,某一阶层典型人物的内在本质特征,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某人物的个性特点。它使人物因名以绰号而传尽精神,读者在刹那间就能对其性格特征了然于心。《水浒全传》在这一点上,无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全传》写一百八个性格:真是一百八样。”所以,一百零八个互为迥异,意趣有别的人物绰号,为塑造一百零八个性格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何其芳的“典型共名”说,也论及了水浒绰号带来的人类超时代的共同审美观念,认为这种名号成为一种超时代的典型美、共同美,成为特定民族审美意识的共同标志。当然《水浒全传》人物绰号更多地却是真实地记录、浓缩了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宋江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呼保义”,一个是“及时雨”。“及时雨”并不费解,全书中凡称宋江的都无例外地叫“及时雨”,而“呼保义”则只是在碣石上开列天罡地煞姓名诨号时的称谓,足见“呼保义”的份量比“及时雨”更重,它应当是宋江更为正规的诨名。从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编》中发现了一段历史掌故后,人们才终于把“呼保义”的确凿含意弄明白。
那是宋徽宗带一溜人,在泗上微服而行,可是他们的仪表和赫赫威势却无法掩饰,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内廷的人。当他们不讲价钱买鱼时,卖鱼者就用“保义郎”称宋徽宗,殊不知他竟是皇上。皇帝听了对蔡攸笑着说: “这汉毒也。”此事在当时流传甚广,于是“呼保义”一名便成为一种隐语和江湖黑话。即将“保义郎”省去“郎”字,前面冠一 “呼”字,变为 “呼保义”,隐喻 “有眼不识真命天子。”据有人考证,宋江的这个绰号并不是梁山英雄给取的,而是苏北一带的老百姓和民间艺人给取的。因为在民间,宋江是反对贪官污吏冒犯皇上的自己人,故在他身上寄托了“真命天子”的愿望。因此这绰号“名物化”了,即为人民憧憬着的那个没有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社会要实现。这个理想是美好的,这个绰号也就在说书场、勾栏行院中给人们以心理的满足和可意的美感享受。
《水浒全传》 中一百单八人,个个都是人民美好理想中的英雄,虽然他们未必尽善尽美,正象鲁迅指出的: “以 《水浒》 的那么繁重,也不能将一百零八条好汉写尽。” (《毁灭·后记》) 但他们确实不乏美好的品德,高超技艺。他们出类拔萃的高强身手,体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情操美、技艺美。“及时雨”就体现那种仗义疏财,救危扶贫的精神情操,这也是宋江身上历来为人乐道的占主导的思想品格、性格特征。无疑它表达了人们的理想愿望,也艺术化了这人物的性格。而“神行太保”,“鼓上蚤”等绰号则凝聚了英雄身上最显著的特点——超凡出众的拿手技艺,这些绰号因人物神奇的身段技艺而著称,若不从这一角度取各就会完全失去这人物最光彩的一面。这些名号表面上只是对某种传奇 “高手客”的礼赞,实则内涵人们对打破社会力量的束缚的向往神求。
三、显示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出身门第,政治面貌
据不同地位给人物以不同的绰号,它是直接受我国戏剧等表现艺术影响而产生的。每每在杂剧说唱戏曲中,用开场白来报家门,而绰号则起着介绍身分的作用。这也是别的民族文化所没有的特点。《水浒全传》一个人物一个绰号,可以说,是把这种艺技手段用到了最充分的程度,以致集纳成一迭丰厚的集锦。所以它呈现出色彩上的缤纷绚烂,画面上的阔大悠远。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给人以美感。因为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复杂广阔,加强了作品现实主义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标示出身门第、经济地位的取名,是《水浒全传》人物绰号的主要命名方式,它平易浅近,根据社会生活的土壤,为历来文学评论家所师法,所称道。有人称 《水浒全传》为宋元社会的百科全书,这并非溢美之词。不算它全部人物,仅就一百单八将看,有农民英雄,江湖豪杰,塾师秀才,文武官吏,地主豪绅,武士将帅,工匠艺人,释道僧侣,奴仆衙役等等,这样囊括社会面之广,描绘人物阶层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说《水浒全传》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人物画廊,那么这些人物绰号则是一幅幅画图的点题,从中人们可以显豁地看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外貌衣著,体察当时社会的风俗时尚,进而领悟出更深的艺术真谛。也就是这个原因,宋末元初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龚圣与,能够据手头的《水浒》话本,擢其诨名便画出了梁山的英雄群像。
所有梁山英雄绰号都十分契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职业身分。这与它们源发于民间,经历了众多的,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的加工整理有关。闪烁于这些名号中间的是作者对纷纭杂陈的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评价和感受,作者把这些感受用众多的名号在读者面前铺展开来,无形中感染了读者,使人们憧憬下层市民生活,感受到市民阶层五花八门,色色种种的生活乐趣,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识。
四、人物绰号的对仗谐音,务求工整新奇,在现实主义题材上,镶嵌了浪漫主义的形式美
仔细品读《水浒全传》不难发现,作者对于人物诨名的对仗也是刻意求工,独具匠意的。这种务求新雅并对偶化的绰号排列,也可以说是受了我国古代诗词和骈文对仗的影响。诗词化的绰号是中国文学中所独有,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展过程中,源于人民生活又反过来对人民生活长期陶冶分不开的,这其中的美学趣味,随着翻译到欧美的《水浒全传》传之四海,因民族审美观念的隔膜,就很难为异民族的人们所品味得出来。其原因,乃是由我们民族“心理结构”派生的特有的浪漫主义形式所决定,所以它不是可以孤立或突然地打破民族界限的。
双双对对,成龙配套出现的绰号在二十八回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五十四回后就相当频繁地出现了,大概这也是小说家的惯例。主要的扛鼎人物都在前面出场,到后面次要角色或配角就多用一些较省力的方法取名,从中求取一种雕琢之美。当然这不同于宫体诗、婉约词似的雕饰。象《红楼梦》那么众多的丫头奴仆,倘要人人取名不俗确实不易。而采取排比对仗,一组组一对对地配套,也不失一种诗词的对仗格律之美。这就是所谓俗中不俗之处。象《红楼梦》中四个丫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就是在“琴棋书画”前各着一动词,这样成就四个名号,也别有情致。
《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的独火星、毛头星;第二十回的锦毛虎,矮脚虎;等等,约有十五对名号多是在虎、龙字前,加上形容词聊作修饰就铸成了诨名。或者取一星宿之名如: “天目将军”即是取“天目星”之名。“毛头星”、“独火星”都是天上被统治者视为妖星、灾星的星宿。这样虽然有人工的斧痕却不失为一种创造的美。当然其中未必全然生造,有的是元曲话本中流传沿袭下来的,有的是采撷于当时民间普遍流行的俚话、隐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给作品人物取绰号是我国传奇小说具有的显著特点。由于我们离梁山英雄们生活的年代已相去几百年,对于那时的时弊、时尚、风习,人们的习惯嗜好,民族趣味,好恶标准都难于臆测,难于遥感得真切。据文学史家考证,作为《水浒全传》来源的传奇、杂剧、话本都是出之“街谈巷语”的口头文学。当时那些故事是由民间艺人讲述,讲给成份复杂,人数众多的听众听的,所以民间艺人们就必然操着自己烂熟于口,脱口而出的口语讲述,其眉飞色舞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这期间采用听众所熟悉又喜闻乐道的口头禅,歇后语,插科打诨,时而用流行的士大夫套语,时而喊出绿林豪侠的江湖黑话,主人公亦渐渐都给油嘴滑舌的说书人冠以形形色色的绰号,于是构成了小说情节人物的丰彩神韵。那些语言在当时虽有失之粗俗丑陋的东西,但更多的却反映了不登大雅的下层市民具有叛逆性的美感情操。那些要居高位的文豪权贵们也实在不曾意料,千百年后他们那些富丽典雅的文学著作早已声与名俱灭,而正是这些具有“鄙俚” “简陋”名号的东西得以流行而不衰。
以上所述充分说明,绰号“凝冻”、“积淀”着特定民族的心理成分,它引起的审美意识和其他的社会意识一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民族“心理结构”的折光。它作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具体的反映形式,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而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因而它同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尤其是道德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高俅   名段鉴赏 ☛
000085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