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棫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棫朴》芃芃棫朴,(一) 棫树枣树蓬蓬地长, 薪之槱之。(二) 烧起它、堆起它。 济济辟王,(三) 君王仪态多么端庄, 左右趣之。(四) 左右的人们向往他。 济济辟王,君王仪态多么端庄, 左右奉璋。(五) 左右的人们捧上玉璋。 奉璋峨峨,(六) 捧着玉璋威武雄壮, 髦士攸宜。(七) 健儿们安排得多恰当。 淠彼泾舟,(八) 泾水里船呀顺流航, 烝徒楫之。(九) 大伙儿两边来划桨。 周王于迈,(十) 周王出兵去征伐, 六师及之。六军跟着他前行。 倬彼云汉,(十一) 那银河呀明明亮, 为章于天。(十二) 一道文彩在天上。 周王寿考,周王命大寿又长, 遐不作人。(十三) 大振人心意扬扬。 追琢其章。(十四) 雕琢的,那外相。 金玉其相。金玉的,质儿良。 勉勉我王,勤勤恳恳我周王, 纲纪四方。(十五) 有条有理治四方。 注 释 (一)毛亨:“芃芃,木盛貌。棫,白桵也。” 王引之:“朴,亦木名。《说文》作㯷,云:枣也。……棫与枣皆丛生之木,故类言之。” (二)毛亨:“槱,积也。” 严粲:“犹可用之为薪以烹饪,其未干者,又积之以待其干而用之。” (三)朱熹:“济济,容貌之美也。” 毛亨:“辟,君也。” (四)毛亨:“趣,趋也。” 朱熹:“盖德盛而人心归附趋向之也。” (五)马瑞辰:“今按《周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白虎通义》曰:璋以发兵,何璋半珪,位在南方,阳极而阴始,起兵亦阴也,故以发兵也。是璋古用以发兵。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 (六)毛亨:“峨峨,盛壮也。” 严粲:“钱氏曰:‘衣冠壮伟之貌。’” (七)毛亨:“髦,俊也。” 严粲:“此俊士之所宜,为言得人也。” (八)毛亨:“淠,舟行貌。” 郑玄:“淠淠然泾水中之舟,顺流而行者,乃众徒船人以楫棹之也。” (九)郑玄:“烝,众也。” 严粲:“《释文》曰:‘楫谓之桡,或谓棹。’……在傍拨水曰棹。” (十)郑玄:“于,往。迈,行也。及,与也。周王往行,谓出兵征伐也。二千五百人为师。” (十一)陈奂:“《说文》:‘倬,箸大也。’” 毛亨:“云汉,天河也。” (十二)严粲:“云汉倬然明大,为文章于天,人皆仰之。” (十三)毛亨:“遐,远也。” 陈奂:“案此乃不警,警也。不盈,盈也之例。遐不作人,远作人也。” 严粲:“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曹氏曰:‘作者,鼓舞振动之意也。’” (十四)毛亨:“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相,质也。” 陈奂:“上句言章,下句言相。上句言雕琢,下句言金玉,合二句成辞以见兴也。金玉以雕琢而明其质,四方以纲纪而端其本,其理一而已矣。” (十五)郑玄:“以罔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孔颖达:“《说文》:‘纲,网弦也。纪,别丝也。’然则纲者,网之大绳。故盘庚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是其事也。以举纲能张网之目,故张之为纲也。纪者,别理丝缕。” 注 音 芃peng蓬 棫yu域 槱you由 辟bi必 趣cu簇 峨e俄 淠pi譬 倬zhuo拙 琢zhuo酌 《棫朴》《棫朴》
《诗经·大雅》篇名。《毛诗序》说: “《棫朴》,文王能官人也”。宋朱熹《诗集传》:“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这是一首歌颂周王及其大臣的诗。”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此诗亦为祭祀歌。”姚说,是。本诗比兴生动、形象;语言活泼,感情色彩较浓。 《棫朴》薪之槱之。砍它做柴堆起它。 济济辟王,仪容肃敬的文王, 左右趣之②。左右以善趋助他。 济济辟王,仪容肃敬的文王, 左右奉璋。助祭群臣捧圭璋。 奉璋峨峨,捧璋群臣仪容盛, 髦士攸宜③。俊美贤士个个强。 淠彼泾舟④,船儿顺水流泾河, 烝徒楫之⑤。众人用桨划着它。 周王于迈,周王出师去征伐, 六师及之。六军踊跃追随他。 倬彼云汉⑥,浩渺云河万里连, 为章于天⑦。明亮灿烂布满天 周王寿考,文王九十享高寿, 遐不作人⑧。培育人材往善迁。 追琢其章⑨,雕琢成章是表象, 金玉其相⑩。如金如玉是质量。 勉勉我王,勤勉不倦我文王, 纲纪四方。张纲立纪教四方。 (采用袁愈嫈译诗) [注释] ①槱(you):堆积。②趣:趋附。③髦士:英俊之士。④淠(pi):舟船行进的样子。⑤烝:众多。⑥倬:广大。⑦章:花纹。 ⑧遐不作人:“不”字无义。遐作人即远作人。⑨追(dui):“雕”的假借字。⑩相:本质、品质。 [赏析] 本诗的作者当为贵族官吏,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周文王的乐育贤才、善于任人。为此,诗人在全篇之冠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起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树朴树生长蓬勃,点燃起它的枝条则升起火焰熊熊。用这个景观来象征周文王的育才有方、人才济济,事业蒸蒸日上,确实诗意洋溢。这第一章诗,展现的是一幅君臣和谐共图大业的兴旺景像。诗的第二、第三两章分叙了在文王统御下,文臣武将的各司其事各尽其职。宗庙助祭有“奉璋峨峨”的俊士,征伐出兵则有雄健威武追随踊跃的将士。就像众人齐心划桨的船儿在泾河中顺利行进,一切都是那样的协调一致、富有节奏。 诗歌进入到第四章,诗人崇敬的感情升华到了炽烈的境界。以至用“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的诗句,创作了一个极为高明华丽的比喻:文王育贤大兴文治的壮举,就如同明亮银河在天上铺展文采一样,为周邦事业的兴旺增添了灿烂风光。在诗的末章,诗人的声音更为高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典丽诗句,表达了对周文王的最高敬颂;而“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的结句,则情深意厚地寄寓着诗人对周邦、周王前程的诚挚祈望。 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以赋体为主,同时兼用比、兴二体。赋、比、兴三种方法的成功运用使此诗内涵深厚、形象鲜明、风格典雅壮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