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月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月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月下怀人诗。诗歌通过月下美人风姿的描绘,表现了因思念的痛苦而引起的一种情感上的骚动和不安。

诗共三章,重叠咏唱。每章的首句都是写景:“月出皎兮”、“月出皓兮”、 “月出照兮”,月儿升空了,皎洁的清辉铺洒大地。这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没有尘嚣的月色溶溶的静谥世界。只见月光下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漫步。 “佼人僚兮”,美人的容貌多么俊俏; “佼”通“姣”,美人。 “僚”、“燎”都是形容女子的姣艳美好。“舒窈纠兮”,徐舒步月娴雅窈窕。“舒”,徐缓。“窈纠(yaojiao)”、“懮 (you)受”、 “夭绍”三词义同,均为叠韵联绵词,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轻盈婀娜。这里,诗歌用月色来映衬美女,不仅“喻妇人有美的白皙”(郑玄笺),更重要的是构成了一种清幽朦胧的动人意境。热恋的情丝牵动着青年的心神, “劳心(忧心)悄兮”, 他被恼人的相思惹得烦乱焦躁,惶惶然不能自已。 “悄”、 “慅(cao)”、“惨(can)”,通“懆”,忧愁不安的样子。

这首诗很适于朗读,音律动听悦耳。在节奏旋律、用字造句上都有独特之处。每句都用“兮”字收尾,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每章的一、二、四句都是上二字双,下一字单,组成音步,第三句则上一字单,下二字双,组成音步,这不仅使句法工整中有变化,而且形成了一种抑扬跌宕的韵律, “后世作律诗欲求精妙,全讲此法。”(姚际恒《诗经通论》)诗中又多用叠韵联绵词及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字词,如皎、皓、照、僚、懰、燎等来写景抒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声韵效果和音乐美感。

《月出》一诗被后人推崇为《诗经》中情诗的杰作,把月色的描叙与感情的抒发对应交融起来的写法,对后代诗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赠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明·焦竑《焦氏笔乘》卷一)


《月出》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 可可诗词网

《月出》

(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二)月出皓兮!佼人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三)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皎:洁白明亮。 佼(jiǎo)人:佳人。僚(liǎo):美好的样子。 舒:宽解。窈:幽远。纠:愁结。 劳:烦劳。悄:忧愁。 皓:洁白明亮。 (liú):同“”,美好的样子。 懮(yǒu)受:体态苗条。 慅(sāo):忧郁,忧愁。 照:照耀。 燎:照明。这儿是说佳人容光焕发,光彩照人,使见之者眼前一亮。 夭绍:轻盈多姿。 惨:悽惨。

〔鉴赏〕 在中国自古以来月光被当作美的象征,成为诗歌的永恒的题材,文人骚客吟唱的对象,出现了无数咏月诗。它们的审美价值极高,创造的艺术境界极美,其首出之篇就是《月出》。它是陈国的民歌,共三章,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三句描写佳人之美,末句都是抒发诗人自己的相思之情。

“月出皎兮”是兴也是比。这四个字描绘了诗人夜思的背景和氛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洒下遍地银辉。碧空如洗,万籁俱寂,唯有明皓的月亮悬于天上。在此时面对此景,诗人对他所倾倒的佳人的思念油然而起。“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他无比爱慕的这个女子,身材苗条秀美,气质柔美多姿。后面两章又进一步赞叹此女子之美:“佼人兮,舒懮受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句型不变,每一句变换一、二个字,一唱三叹,一个举止轻盈舒缓,性情娴雅脱俗的绝色女子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诗歌以美丽的月亮比喻佳人,以皎洁的月光衬托佳人,就使美人显出无比迷人的风韵。在诗中人月交相辉映,月亮好似诗人心中的美人,美人是诗人心中的月亮。“劳心悄兮”,让他如此神颠魄荡的佳人却像月亮那样遥远,可望而不可即,空悬青天,怎能不让他陷于烦恼、忧愁、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他的心灵怎么不会备受煎熬。第二、三章末句的“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与第一章的“劳心悄兮”呼应,更渲染了作者情之痴和爱之深。形容女子的美与自己内心的煎熬是相互为用的:忧心越重,忧愁越是难以排遣,越是显出女子的迷人;佳人越姣美,就越增强诗人企慕之情和相思之苦。

《月出》明明是一首情歌,但是道学家却把它曲解为政治诗,《诗小序》说“《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南宋朱熹不同意此说,认为:“此亦男女相悦而想念之辞。”这就还了此诗的本来面貌。然而已故现代著名学者高亨在《诗经今注》中又提出一说:“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作者目睹这幕惨剧,唱出这首短歌,来哀悼被害者。”对《月出》主题的不同解释表明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来欣赏艺术作品的。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它们所创造的意境,不同的读者往往有自己的理解,阅读作品时常常移其情志于其中,这是一种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的精神活动。对于这一过程,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做过精辟的概括:“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人格和客观情状融合为一。中国人在赏月和咏月之时,就是将自己的情感、感受移入月亮和月色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别样的月亮映照别样的心灵,什么样的心灵感受什么样的月亮。因此就《月出》这首诗而言,上述歧出的见解同人们对月亮的隐喻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认识相关。

《月出》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是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意味无穷。月光冰清玉洁,因此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美人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月亮高悬空中,清辉柔光直射心田,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柔情、思念之情,所以咏月之诗多为怀人、思乡之作。月亮十分美丽,令人心醉,但是可望而不可即,由此成为心灵无比想望却难以实现的理想的象征,因而月亮是让人怅惘的美丽。月色具有一种幽美、空阔的意味,《明月》一诗就为我们描绘了空灵深邃的情境,其中景色和意念虚实相生,月与人相互衬托,创造了深情绵渺的意境。此外,月亮独照夜空,月光透明清澈,能显示节操令德,也能为孤独、清高者寄托情志。正因为一个月亮同如此丰富复杂的自然和精神的现象和活动相联系,所以千百年来对于月亮,一代代中国人常咏常新,奇思新意层见叠出,在中国的艺术园地种植出一片奇花异草。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常建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王昌龄的“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新悟”(《送冯六元二》),李白的“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送祝八》),杜甫的“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月夕》),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意境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等等,所有这些把由月亮引发的种种复杂的思想、情感,由月色造成的各种美妙的意境挥洒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其源头可追溯到《月出》。

从文字的语音看,全诗句句押韵, 一句一韵,三字一韵,加上双声叠韵,韵节铿锵而又婉转起伏,流畅自如,乐感很强,显出了音乐美。清人方玉润赞扬《月出》“句句用韵,已开晋唐幽峭一派”。


诗经《月出》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月出》


对月怀人。
月出皎兮! (一) 月儿多光耀啊!
佼人僚兮! (二) 美人多俊俏啊!
舒窈纠兮,(三) 慢慢地走动,姿态多窈窕啊,
劳心悄兮! (四) 想念她我心焦啊!

月出皓兮! 月儿多皎洁啊!
佼人兮! (五) 美人多美妙啊!
舒懮受兮,(六) 慢慢地走动,姿态多美好啊,
劳心慅兮! (七) 想念她我烦恼啊!

月出照兮! 月儿在照耀啊!
佼人燎兮! (八) 美人多漂亮啊!
舒夭绍兮,(九) 慢慢地走动,姿态多委婉啊,
劳心惨兮! (十) 想念她我悲伤啊!


注 释
(一)毛亨:“皎,月光也。”
(二)朱熹:“佼人,美人也。僚,好貌。”
(三)毛亨:“舒,迟也。窈纠,舒之姿也。”
(四)毛亨:“悄,忧也。”
(五)朱熹:“,好貌。”
(六)吴闿生:“懮受,舒迟之貌。”
(七)陈奂:“慅,亦忧也。”
(八)陈奂:“燎,当作嫽。……《方言》、《广雅》云:‘嫽,好也’。”
(九)吴闿生:“夭绍,曲貌。”
(十)朱熹:“惨,懮也。”

注 音
佼jiao绞 liu刘 懮you酉 慅cao草

《月出》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月出》

 诗歌。《诗经·国风·陈风》的第八首。这是一首情诗。诗中描写了月下的一位美丽姑娘,她在月光下仙姿摇曳,若隐若现,风神特出,使得一个小伙子为之爱慕不已,心神不宁。诗中选用的“窈纠”、 “夭绍”、 “忧受”等形容词,十分精当,准确地描绘了这个姑娘行走时的优美体态。

《月出》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月出》

 月出皎兮,月亮出来亮晶晶啊,


佼人僚兮,照着美人多么俊啊,


舒窈纠兮。安闲的步子苗条的影啊。


劳心悄兮。我的心儿不安宁啊。



月出皓兮,月儿出来白皓皓啊,


佼人兮, 照着美人多么俏啊,


舒懮受兮。安闲的步儿灵活的腰啊。


劳心慅兮。我的心儿突突地跳啊。



月出照兮,月儿高挂像灯盏啊,


佼人燎兮,美人儿身上银光满啊,


舒夭绍兮。腰身柔软脚步儿闲啊。


劳心惨兮。我的心上浪涛翻啊。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佼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②舒:迟,徐。窈纠:犹窈窕,形容女子的曲线美。 ③劳心:忧心。 悄:深忧的样子。 ④:妖冶。⑤懮受:犹窈纠。⑥慅:动。⑦燎:明亮,形容女子在月光照射下的容色。⑧夭绍:意同“窈纠”。⑨惨:烦躁不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月下怀念美人的爱情诗,陆侃如、冯沅君先生称《月出》“为《陈风》中的杰作”,的确当之无愧。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的第一句写月出之美。“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皎”,“皓”,“照”三字,写出了月亮的皎洁、明亮及光照大地的特点。先秦儒家的美学观点有所谓“比德”说:《说苑·杂言篇》记载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何见大水必观。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在孔子看来,大水所以是美的,就在于有与“君子比德”的作用,观水能使人联想到君子的“德”、“仁”、“义”、“智”、“勇”、“察”等美好品质。那么月亮为什么是美的,用“比德”说的美学观点看,它可与人“比德”,特别适宜与美丽的女子“比德”,看到月亮使人想到美女的面庞,月亮的皎洁,正象喻着姑娘的纯结,见月而思及美丽的姑娘,大概与“比德”的审美经验有关。所以首章首句,正是先写月色之美,以比衬少女之美。


每章的第 二句,均写念中少女的容色之美。“佼人“即美人。“僚兮”、“兮”、“燎兮”分别写女子的美好、妖冶、明丽和白皙,用 一句话说,就是写她的俊俏。每章的第三句,均写女子的身段体态之美,“窈纠”、“懮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体态的曲线美,三辞之前,分别冠以“舒”字,表示美女行步迟缓、安闲,在动态中描写美女行动时的曲线美,犹如现代青海民歌所云:“走起路好像水上飘。”曹植《洛神赋》所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也是写女人行动时的曲线美。每章的第四句,“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都是写诗人自己因爱慕此女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佼人”的热烈追求和因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烦躁与不安。


《月出》一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陈风》里,情诗虽不多,却都是很好的。像《月出》与《东门之杨》,其情调的幽隽可爱,大似在朦胧的黄昏光中,听凡珴令的独奏,又如在月色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它像美妙的音乐一样令人陶醉。诗人将意念中的女子和对爱情的憧憬与追求置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在诗的开头,诗人用圆润晶莹的月亮和溶溶夜色,创造出一种朦胧美丽的境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两句,一个是远镜头的摄取,一个是近镜头的描绘。诗人有意将美人置于月光之下,月光和美人交相映衬,使女子的容色之美与体态之美,融入朦胧月色之中,使“佼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具有一种朦胧状况的美。也使美女与月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月之皎洁,旨在“喻妇人有美色之白皙”(《郑笺》),用明月比喻心爱姑娘的肤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月出》可算是最早的一篇了,这是一个天才的创造。以后文学作品中用明月写美女的(最直接的例证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都多少受到它的影响。


明月与美女相映衬所构成的意象与境界,还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这位姑娘所以值得爱慕与追求,不仅有如花似月的美貌,还在于有明月般纯洁的心灵。姑娘虽然像明月一样美丽,但却像天上的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诗中也正是这样描写的,“劳心悄兮”等每章结句的描写,正说明这层关系。诗中描写的月下美人,仙姿摇曳,若隐若现,它与朦胧的月色在一起,构成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境界,有人指出诗中所描写的美女并未实遇。如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虽男女之词,而一种幽思牢愁之意,固结莫解。情念虽深,心非淫荡,且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并非实有所遇,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方玉润说此诗的境界从朦胧发展到虚幻,虽非确解,却也接触到此诗意境上的特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