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归去来兮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归去来兮辞》

晋·陶渊明

归去来!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11);实迷途(12)其未远,觉今是(13)而昨非(14)

舟遥遥(15)(16)轻飏(1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18)以前路(19),恨晨光之熹微(20)。乃瞻(21)衡宇(22),载(23)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24)候门。三径(25)(26)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7)。引壶觞以自酌,眄(28)庭柯(29)以怡颜(30)。倚南窗以寄傲(31),审(32)容膝(33)之易安。园日涉(34)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35)扶老(36)以流(37)(38),时矫首(39)而遐观(40)。云无心(41)以出岫(42),鸟倦飞而知还。景(43)翳翳(44)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5)

归去来兮,请息交(46)以绝游(47)。世与我而相违(48),复驾(49)(50)兮焉求(51)?悦(52)亲戚之情话,乐(53)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4),将有事(55)于西畴(56)。或(57)命巾车(58),或棹(59)孤舟。既窈窕(60)以寻壑(61),亦崎岖而经(62)丘。木欣欣以向荣(63),泉涓涓(64)而始流。善(65)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6)

已矣乎(67)! 寓形宇内(68)复几时,曷不(69)委心(70)任去留(71)? 胡为乎遑遑(72)欲何之(73)? 富贵非吾愿,帝乡(74)不可期(75)。怀(76)良辰(77)以孤往,或植杖(78)而耘(79)(80)。登东皋(81)以舒啸(82),临清流而赋诗。聊(83)乘化(84)以归尽(85),乐乎(86)天命复奚(87)疑!

【注释】①来:助词,无义。

②兮:语气词。

③芜:荒芜。

④胡不归:语本《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⑤以:以为,认为。

⑥心:指精神。

⑦为:被。

⑧形:指躯体。

⑨奚:何,为什么。

⑩惆怅:伤感的样子。

(11)“悟已往”二句:语本《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原意为楚狂接舆歌劝孔子归隐,这里表示自己出仕已经错误,及时归隐,尚不为迟,可以弥补。谏,劝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弥补,改正。

(12)迷途:迷失道路,指出仕。

(13)是:正确。

(14)非:错误。

(15)遥遥:漂荡不定的样子。

(16)以:而。

(17)飏(yáng):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18)征夫:行人。

(19)前路:前面的路程。

(20)熹微:光线微弱的样子。熹,同“熙”,光明。

(21)瞻:望见。

(22)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形容房屋简陋。

(23)载:语助词,有“且”、“乃”的意思。

(24)稚子:幼儿。

(25)三径: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蒋诩免官回家,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人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26)就:近于。

(27)盈樽:满杯。盈,满。樽,酒器。

(28)眄(miàn):斜视。

(29)庭柯:庭院中的树木。柯,树枝。

(30)怡颜:使脸色和悦。

(31)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

(32)审:明白,深知。

(33)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纳双膝。

(34)涉:走到。

(35)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36)扶老:本筇竹别称,因可以为杖,故称杖为扶老。

(37)流:周游。

(38)憩:休息。

(39)矫首:抬头。矫,举。

(40)遐观:远望。遐,远。

(41)无心:无意地。

(42)岫(xiù):山穴,这里指山峰。

(43)景:同“影”,日光。

(44)翳(yì)翳:阴暗的样子。

(45)盘桓:徘徊,留恋不去。

(46)息交:停止与人交往。

(47)绝游:断绝一切交游。

(48)相违:人世和我相互离弃,形容自己不合世俗。

(49)驾:驾车,指驾车出外交游。

(50)言:语助词,无义。

(51)焉求:何求,追求什么。

(52)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53)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4)及:到。

(55)事:农事,指春耕。

(56)畴(chóu):田地。

(57)或:有时。

(58)巾车:有帷幕的车子。

(59)棹(zhào):名词作动词,划船。

(60)窈窕(yǎo 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61)壑:山谷。

(62)经:登,到。

(63)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64)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

(65)善:喜,羡慕。

(66)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67)已矣乎:算了吧。

(68)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寓形,寄身。

(69)曷不:何不。曷,通“何”,为什么。

(70)委心:随自己的心意。

(71)去留:指生死。

(72)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73)何之:到哪里去。之,动词,到。

(74)帝乡:天帝所住的地方,即仙境。

(75)期:希望。

(76)怀:留恋,爱惜。

(77)良辰:好时光。

(78)植杖:放掉手杖。植,置。

(79)耘:除草。

(80)耔(zǐ):在苗根培土。

(81)皋(gāo):水边高地。

(82)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83)聊:姑且。

(84)乘化:顺应大自然变化。

(85)归尽:指死亡。

(86)乎:于。

(87)奚:什么。

【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归舟轻快地漂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刚刚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关闭。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借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蜿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万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 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好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独自出去,或者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字数:3173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10-414页.

《归去来兮辞》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归去来兮辞》

[原 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①,胡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③,奚④惆怅⑤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⑥。实⑦迷途其⑧未远,觉今是⑨而昨非⑩。

舟遥遥(11)以(12)轻飏(1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14)以前路,恨晨光之(15)熹微(16)。乃(17)瞻衡宇,载欣载奔(19)。僮仆欢迎,稚子(20)候门(21)。三径(22)就荒(23),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4)。引(25)壶觞以(26)自酌,眄(27)庭柯(28)以怡颜(29)。倚南窗以寄傲(30),审(31)容膝(32)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35),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36)以流憩(37),时矫首(37)而遐观(39)。云无心(40)以出岫(41),鸟倦飞而知还。景(42)翳翳(43)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4)。

归去来兮,请(45)息交以绝游(46)。世(47)与我而相违(48),复驾言(49)兮焉求(50)?悦亲戚之情话(51),乐琴书以(52)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3),将有事(54)于西畴(55)。或命(56)巾车(57),或棹(58)孤舟。既窈窕(59)以寻壑(60),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61万)物之得时(62),感吾生之(63)行休(64)!

已矣乎(65)!寓形宇内(66)复几时,曷不(67)委心(68)任去留(69)?胡为遑遑(70)欲何之(71)?富贵非吾愿,帝乡(72)不可期(73)。怀(74)良辰(75)以孤往,或植杖(76)而耘耔(38)。登东皋(77)以舒啸(78),临清流而赋诗。聊(79)乘化(80)以归尽(81),乐夫天命(82)复奚疑(83)?

[注 释]

①芜:荒芜。②胡:何,为什么。③心:指心灵。④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身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为免于饥寒,却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④奚:何,为什么。⑤惆怅(chuóchàng):失意的样子。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悟到过去(指出仕)已经无法改正,但坚信未来(指归隐)还可以补救。这两句出自《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劝止,挽回。追,挽救,补救。⑦实:惟。⑧其:尚,还。⑨今是:指现在的归隐。是,正确。⑩昨非:指以前的入仕。非,错误。(11)遥遥:随波飘荡的样子。(12)以:而。(13)轻飏(yáng):船缓缓行驶的样子。(14)征夫:行人。(15)之:取消“晨光熹微”的独立性。(16)熹(xī)微:晨光微弱,天未大亮。(17)乃:终,竟。(18)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借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19)载(zài)……载(zài)……:一边……一边……。载,又,且。(20)稚子:幼儿。(21)候门:“候于门”的省略。(22三)径:院子里的小路。这里借用汉朝蒋诩的典故。据说蒋诩归隐后,在院中开出三条小路,只和两个知己往来。(23)就荒:几近荒芜。(24)樽(zūn):酒器。(25)引:举起。(26)以:而。(27)眄(miǎn):斜视。这里指随意欣赏。(28)庭柯:院中的树木。柯,树枝。(29)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30)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31)审:深知。(32)容膝:形容屋小只能容下双膝。(33)涉,涉足,漫步。(34)以:而。(35)成趣:自成一种乐趣。(36)策:拄着拐杖。扶老,这里指拐杖。(37)流憩(qì):游息,就是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流,周游。憩,休息。(37)矫首:抬头。矫,举。(39)遐观:远望。遐,远。(40)无心,无意地。(41)岫(xi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42)景:日光,太阳。(43)翳翳(yì),昏暗的样子。(44)盘桓:徘徊,流连。(45)请:请让我。(46)息交以绝游:断绝交游。交,游,互文,这里指官场的应酬。(47)世:世俗。(48)相违:互相背离。违,不合。(49)驾言:指出游。出自《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作者截取“驾言”以代“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50)焉求:何所求,求什么。(51)情话:知心话。(52)以:来。(53)告余以春及事:即“以春及告余”,把春天已到提醒我。(54)事:指耕种的事。(55)畴(chóu):田地。(56)命:命驾,乘车出发。(57)巾车:有帷幕的车子。巾,衣,指车帷。(58)棹(zhào):船桨。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桨划。(59)窈窕(yǎotiǎo):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60)壑(hè):山沟。(61)善:为……叫好。(62)得时:顺应天时,及时生长繁荣。(63)之:取消“吾生行休”的独立性,使它充当“感”的宾语。(64)行休:将要结束。(65)已矣乎:算了吧。(66)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即活在世上。宇内,天地间。(67)曷(hé)不:何不。(68)委心:顺从自己的心意。随心。委,随、顺从。(69)任去留,任其自然地生或死。去留,指生死。(70)遑遑(huánghuáng):心神不定的样子。(71)欲何之:“欲之何”的倒装。想要到哪里去。之,往。(72)帝乡:天帝所居的仙境。(73)期:期盼。(74)怀:思念,依恋。(75)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76)植杖:把拐杖戳在地上。(38)耘耔(zǐ):除草和培土。(77)皋(gāo):水边高地。(78)舒啸:放声高歌。(79)聊,姑且。(80)乘化:顺应自然界万物变化的规律。(81)归尽:指至死。(82)乐夫(fú)天命,乐天知命,即安于命运。(83)奚疑:还犹疑什么

[译 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自己曾经使心灵为形体所奴役,又为什么独自惆怅而悲伤!觉悟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坚信未来的事情还可以补救。只是 走上迷途还不算太远,已认识到归隐之正确入仕之错误。

归舟在水上轻快地随波飘荡,微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为晨光微弱朦胧而遗憾。终于望见了自己的家门,便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出来欢迎,幼子等候在大门。(啊!)庭院里的小路已几近荒芜,青松秋菊倒仍然茂盛。(我)拉着幼子走进屋门,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饮,随意观赏那庭院的树木面露笑容。我倚靠南窗(远望)以寄托我傲世的情怀,我深知这小屋虽只能容膝却最易使我心绪安宁。我每天在庭院里散步已成乐趣,尽管有扇屋门却时常关闭。我拄着拐杖各处走动,随地休息,不时地举目远眺。云彩自然而然从山间飘出,小鸟儿翱翔倦了也知道要归巢。斜晖渐渐地暗了下来即将隐入西山,我仍在手抚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请让我同俗物断绝交游。世俗既然同我互相离违,我还出游去追求什么!亲戚间情深意切的交谈使人喜悦,独自弹琴读书来消愁解闷使人快乐。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到,该到西边的田里去耕作。我有时坐着小车,有时划着扁舟。有时循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沿崎岖坎坷的小路越过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淌。我为万物得到春天的滋润而贡献,为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而感叹!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顺从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地生或死?为什么还惶惶不安地想追求什么?富贵既然不是我的心愿,仙境又不可寻求。只怀恋在那万物得时的春天独自出去游赏,或是把拐杖插在一边去田间除草、培土。(或是)登上东边的山岗而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而赋诗,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终点,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鉴 赏]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中的名篇,写于他辞去彭泽县令之后。这篇小赋生动地描述了他摆脱官场生活的束缚,远道归来的喜悦心情和向往淳朴的农村田园生活的高洁情趣,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感情真切,音节和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通篇围绕一个“归”字命笔。开篇连用两个反问句,极具冲击力地引出了“归去”之因。在那“不义而富且贵” 的仕途中,由于不甘“以心为形役”,由于而“迷途其未远”,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归”才是告别“昨非”,走向“今是”的唯一正确选择。极其自然地引出了对“归途”心情的描写:“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摆脱了世俗的纠缠,何等惬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的愿望何等急切;“乃瞻衡宇衡,载欣载奔”,见到祖屋何等欣喜。这段文字如急流直下,但随即却落入水平如镜的深潭——娓娓而叙的归家之乐:家人的欢迎,庭院的可亲,自由自在的乡间生活,同大自然随意的交流,还有“亲戚之情话”读书操琴的快乐,同淳朴的农人的交往,为农事而付出的奔忙……。这种恬静的生活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更深的思考——“归”之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既然“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最后文章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作结。这种听天由命的想法似乎很消极,然而在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中不难看出一个正直的有自尊心的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对个性的护卫。

字数:3679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请参看《桃花源记》“作家及作品简介”。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语气助词,无义。辞,文体名。

陶渊明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归去来兮辞》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归去来兮辞》

 辞赋。陶渊明作于公元405年。有序,序中说明自己出仕和归田的原因及经过。文中描述了自己对仕宦生活的厌恶,归田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归田后隐居生活的安适和快乐。作者着力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表示了自己不求富贵、不向黑暗社会妥协的决心。其中也透露出消极避世、乐天安命的思想。感情真切,文辞畅达,韵味隽永,给后来辞赋以积极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归去来兮辞》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辞赋篇名。东晋陶渊明作。关于此辞的写作缘由,辞前有序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梁萧统《陶渊明传》说:“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关于此辞的成就和特点,历来多有评说。宋欧阳修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李格非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同上)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陈知柔《休斋诗话》说:“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汉武帝《秋风词》,尽蹈袭《楚辞》,未甚敷畅。《归去来》则自出机杼,所谓无首无尾,无终无始,前非歌而后非辞,欲断而复续,将作而遽止,谓洞庭钧天而不淡,谓霓裳羽衣而不绮,此其所以超然乎先秦之世,而与之同轨者也。”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辨》说:“《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当想像而言之。”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说:“朱文公云:‘《归去》一篇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实用赋义,而中亦兼比。’此千古之确论矣。”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四说:“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篇中从思归以至到家,步步叙明,故合言之曰《归去来》。”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说:“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覆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十一说:“通篇以‘觉今是而昨非’为主,‘田园’二字,作两大柱。”黄本骥《痴学》卷五《读文笔得》说: “《归去来辞》直是曾点沂水春风一段注脚,即谓之超越秦、汉,上接《风》、《骚》可也。”吴蔚文《古学记问录》卷十三《文章》说:“惟渊明之《归去来辞》,气体洒脱,千古不刊。”毛庆蕃《古文学余》卷二十六说:“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此辞是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田时所作。文中先叙毅然欲归,次叙归来欢情,末叙坚不出仕。对他自己误入仕途十分悔恨,对辞官归来感到由衷的喜悦,希望在田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乘归化尽,终此一生。它或写田园、庭院、斗室,或述水行、陆行、凭舟,或叙农事、寻壑、赋诗,把叙事、抒情、想象、写景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朴素清新,感情真挚自然,艺术成就甚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