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1]。来还不能毋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2]。使端无穷,而轻犯法[3]。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4]。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5],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6]。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7],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而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8]。而匈奴奇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使者争遍言外国灾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9],至匈河水[10],欲以击胡,胡皆去。其明年,击姑师,破奴与轻骑七百馀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11]。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12]。 【段意】 写汉朝与西域交往中的弊端与争战。张骞通西域获得尊贵,诱使后来的“妄言无行之徒”从中作弊营私,引起西域诸国的不满,乃至发生了攻劫汉使事件,汉朝于是动用武力征讨,并在酒泉至玉门间筑起了防御屏障。 字数:561 [1]天子为其绝远句:天子认为外国道路不通且遥远,不是人们乐意去的,便听从他们的话,颁给使者节符,召募官吏百姓时也不问他们出身如何,都由他们集合些人派遣出去,以扩大通使道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