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企喻歌》(北朝乐府民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企喻歌》(北朝乐府民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企喻歌辞四首》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属《横吹曲辞》中的《梁鼓角横吹曲》。横吹曲是一种马背上演奏的军乐,产生于北方少数民族。汉魏以来,汉族政权吸收采用,或用于朝会,或用于军伍,或伴以箫笳,或伴以鼓角,横吹遂分为两部,有箫笳而用于朝会者称为鼓吹曲,有鼓角而用于军伍者称为横吹曲。所谓“梁鼓角横吹曲”,并不是说这些曲辞作于梁代,而只是说梁时所奏。至于曲辞的内容,正如郭茂倩所指出的:“《梁鼓角横吹曲》多叙慕容垂及姚泓时战阵之事,其曲有《企喻》等歌三十六曲。”慕容垂是鲜卑人,建立后燕政权(384—407);姚泓是羌人,乃后秦政权(384—417)的末代君主。慕容垂和姚泓的时代,即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北方正进行着兼并战争,各民族间相互仇杀,社会风气崇尚勇武斗狠。《企喻歌辞四首》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上出现的一组民歌,它所描写的是当时的战斗生活,所歌颂的无疑是一种尚武精神。 本篇歌辞语言极质朴,风格亦悲凉慷慨,当初恐怕是一首鲜卑歌,即所谓“虏音”,后来始翻译为汉语。四首歌辞也未必同时所作,有人便把第一首提出来单独讲,而把其余三首合在一起讲,以为上下可以贯通一气。又据记载,第四首“男儿可怜虫”一首为前秦苻融作,其余盖出于民歌,则四首的作者亦非止一人,各首章法有异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第一首只四句,前半直写胸怀大志,开门见山,真率逼人;后半辅以比喻,既借以烘托氛围,又借以深化主题。首句“男儿欲作健”,“健”即健儿,南北朝时常语,等于说壮士、勇士,指军中士卒而言。作为一个男子汉,平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从军征战,驰骋疆场,表现出超人的勇力,从而建功立业。这位无名氏作者的口气十分坚定,不容人有半点怀疑,确实反映出当时北方男儿敢于冲坚履险的大无畏气慨。次句“结伴不须多”,意思是说真勇士要有孤军作战的能力,即使自己身旁伴侣无多,也要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三、四两句拈出鹞、雀作比喻,进一步点醒题旨。鹞子似鹰而小,扑食雀类,迅捷而凶猛。这里说“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两向波”是说如劈波斩浪般两向分飞逃避,极言鹞子来势汹汹,而群雀仓皇分飞,避之唯恐不及。此处的鹞子即是男儿的崇拜的对象,或者说就是男儿理想的化身,他希望自己能像鹞子入雀阵一样所向披靡。这个比喻使作者歌颂的尚武精神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形象,使“欲作健”的理想渗透了上阵破敌的意味,不再流于好勇斗狠的泛泛空论。读三、四两句,当我们惊叹鹞击群雀的动人图景时,浑然不觉已进入了作者精心构筑的尚武氛围,由不得要为健儿击节拊掌,这时我们真的要佩服作者大巧若拙的创作手法了。 《企喻歌》(北朝乐府民歌)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 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 据《古今乐录》记载,这一首的作者是前秦苻融。苻融字博休,前秦皇帝苻坚的季弟,文武兼备,文可以“谈玄论道,下笔成章”,武可以“骑射击刺,百夫之敌”,官至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晋书》卷一一四有传。这首歌辞粗直少文,未必真的出自苻融这样的士大夫之手,但苻融多曾率军征伐,或者得自民歌,有感而诵,后人遂视其为作者。不论如何,这首歌辞的内容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风格也与当时的民歌一脉相承,径看作一首民歌并无不可。 《企喻歌辞四首》的第二、第三首写从军情景,其二:“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镳。牌子铁裲裆(指铠甲),(指头盔)鉾鸐尾条。”其三:“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这里主要是对士卒装束的摹画,但行军厮杀的情形由此也可以想见。至于战斗的结果,那就要看第四首了。如果把四首歌辞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则第四首顺理成章是对前三首的收束。因为写的是从军作战的结局,故而格调悲壮,用它来比汉乐府名篇《战城南》亦不逊色。 前二句“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语意倒装,下句为因,上句为果,意思是说,男子汉走出家门而贪生怕死者,适足是一个可怜虫。为什么呢?因为出门从军,难免一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何所惧哉!只有那些胆小鬼才害怕死亡,整日忧心忡忡。作者崇尚勇武,认为后一种人是可鄙的傻瓜。 按照上述理解,则后二句“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是说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作为战士何妨弃尸深山荒野。《古今乐录》还记载,后二句本作“深山解谷口,把骨无人收”,虽然文字有不同,但意义却无甚差别。在常人眼里,战争的这般结局足令人惊心动魄,伤感不已。而在作者看来,这已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平平道来,未尝动容。殊不知作者的见怪不惊,恰恰从反面证明着战争的频仍与悲惨,作者的貌似豪迈的口吻,也正说明了战争的结局不堪回首,于平淡中陡然给人以悲愤壮烈之感。 有人对这首歌辞还有另外一番理解,认为主旨是写征夫内心的苦痛,他们“出门怀死忧”是因为已预感到了自身的归宿,却又无力回避,故得称为可怜虫。这种解释虽说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所造成的苦难,但此处的“男儿”竟已成为作者嘲讽的对象,这与前三首对“男儿”壮怀的歌颂大相径庭,显然是不准确的。由此想到,《古今乐录》称这首歌辞后面还有一种本子多出二句是:“头毛堕落魄,飞扬百草头。”这两句无非是渲染弃尸荒野的凄惨景象,如全诗作后面一种理解或许有此必要,若诗意主写昂奋,则此二句不啻为蛇足,前人删之,良有以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