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怎么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怎么能……”

“怎么能……”

叶圣陶作。写于1926年,初收于1931年9月上海新中国分局出版的《脚步集》。在困难深重,广大群众处于满面菜色、衣衫褴褛的饥冻状态时,有一种人毫不动心,一味追求满足自己的意愿,否则,便发出一连串“怎么能……”的傲慢叫喊。作者紧紧抓住这种人愤愤不平的神态,经过层层刻析,揭穿了他们卑劣自私的心理。文末意味深长地提出: “人间如真有所谓英雄,真有所谓伟大的人物,那必定是随时考查人间的生活,随时坚强地喊‘人间怎么能……’而且随时在谋划在努力的。”表现了作者对真正为人类社会谋幸福的革命者的赞赏。阿英编《现代十六家小品》时,选进《“怎么能……”》《藕与菜》等六篇,认为叶的每一篇小品“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现代十六家小品·叶绍钧小品序》)。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藤野先生   海燕 ☛

“怎么能……”

 “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吃得! ”
 “这样的材料,这样的裁剪,这样的料理,怎么能穿得!”
 “这样的地方,既……,又……,怎么住得来!”
 听这类话,立刻会想起这人是懂得卫生的法子的,非惟懂得,而且能够“躬行”。卫生当然是好事,谁都该表示赞同。何况他不满意的只是东西、材料、裁剪、料理、地方等等,并没有牵动谁的一根毫毛,似乎人总不应对他起反感。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情上的玷污,即使这玷污只有苍蝇脚那么细。说这类话的人且莫问别人会不会起反感,先自反省一下吧。
 当这类话脱口而出的时候,未必怀着平和的心情吧。心情不平和,可以想见发出的是怎么一种声调。而且,目光、口腔、鼻子、从鼻孔画到口角的条纹,也必改了平时的模样。这心情,这声调,这模样,便配合成十足傲慢的气概。
 傲慢必有所对。这难道对于东西等等而傲慢么?如果是的,东西等等原无所知,倒也没有什么,虽然傲慢总教人不大愉快。
 但是,这实在不是对东西等等而傲慢。所谓“怎么能……”者,不是不论什么人“怎么能……”,乃是“我怎么能……”也。须要注意,这里省略了一个“我”字。“我怎么能……”的反面,不用说了,自然是“他们能……,他们配……,他们活该……”。那末,到底是对谁? 不是对“我”以外的人而傲慢么?
 对人傲慢的看自己必特别贵重。就是这极短的几句话里,已经表现出说话的是个丝毫不肯迁就的古怪的宝贝。他不想他所说“怎么能……”的,别人正在那里吃,正在那里穿,正在那里住,人总是个人,为什么人家能而他偏“怎么能……?”难道就因为他已经懂得卫生的法子么?他更不想他所说“怎么能……”的,还有人求之而不得,正在想“怎么能得到这个”呢。
 对人傲慢的又一定遗弃别人。别人怎样他都不在意,但他自己非满足意欲不可的。“自私” 为什么算是不好,要彻底讲,恐怕很难。姑且马虎一点说,那末,人间是人的集合,“自私”会把这集合分散,所以在人情上觉得它不好。不幸得很,不顾别人而自己非满足意欲不可的就是极端的自私者。
 这样一想,这里头罅漏实在不少,虽然说话时并不预备有这些罅漏。可是,懂得卫生法子这一点总是好的,因为知道了生活的方法如何是更好。
 不过生活是普遍于人间的。知道了生活方法如何是更好,在不很带自私气味的人就会想 “得把这更好的普遍于人间才是” 。于是来了种种的谋划,种种的努力。至于他自己,更不用担以外的心。更好的果真普遍了,会单把他一个除外么?
 所以,知道更好的生活方法,吐出 “怎么能……”一类的恶劣语,表示意欲非满足不可,满足了便沾沾自喜,露出暴发户似的亮光光的脸,这样的人虽然生活得很好,决不是可以感服的。在满面菜色的群众里吃养料充富的食品,在衣衫褴褛的群众里穿适合身体的衣服,羞耻也就属于这个人了; 群众是泰然毫无愧怍的,虽然他们不免贫穷或愚蠢。
 人间如真有所谓英雄,真有所谓伟大的人物,那必定是随时考查人间的生活,随时坚强地喊“人间怎么能……”,而且随时在谋划在努力的。

 

(1931年版《脚步集》)


 赏析 叶圣陶的着述,总以其特具的严谨与缜密,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他不仅暴露人生的苦痛与灰暗,还积极探索改变它的方法。本文的主旨,是借揭露富有者的穷奢极欲和傲慢自私,抨击贫富悬殊的黑暗社会,从而表达作者关心人民疾苦,要求改造社会,希望人们都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
 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却写得平易浅近,生动透辟。这首先体现在构思的精巧上。作者择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句话“怎么能”为题,并以这句话为核心,予以推演。通过剖析“怎么能”这句话在文章前后的涵义不同,便突现了主题。
 文章别开生面地以并排的三句“怎么能……”开头,有声有色地画出了有钱人对衣、食、住的挑剔神态,生动地表现了他们高人一等的傲慢情绪。接着作者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剖析,指出,“傲慢必有所对”,有钱人说“怎么能……”是以“我”为中心的,是对“‘我’以外的人而傲慢”。这种人“看自己必特别贵重”,“又一定遗弃别人”。他们极端自私,所以他们不会想到,自己不能的,“别人正在那里吃,正在那里穿,正在那里住。”“他更不想他所说‘怎么能……’的,还有人求之而不得,正在想‘怎么能得到这个’呢”。文章以自然的推理、议论,通过对照,赋予“怎么能”以新的涵义,从而将群众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同有钱人的奢侈豪华、损人利己做了鲜明的对比,暴露了社会的不公。
 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剖析,作者却说有“罅漏”,实际上是借此作为转折。作者议论这“罅漏”时,首先肯定“知道了生活的方法如何是更好”这一点,因为“生活是普遍于人间的”,既然如此,群众也应过好的生活。这就使文章的过渡、转折顺乎自然,推理合乎逻辑。但在现实生活中,吐出“怎么能……”一类恶劣语的人,却还在“满面菜色的群众里吃养料充富的食品,在衣衫褴褛的群众里穿适合身体的衣服。”这不正与生活普遍于人间的道理相悖吗?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呼吁: “人间如真有所谓英雄,真有所谓伟大的人物”,应“随时坚强地喊: ‘人间怎么能……’。”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与开篇呼应,意义却截然不同,主题得到升华,余意无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