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调嘉庆乐”杂剧石刻线画
金。长56厘米,宽11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画面计有12人:副净、副末居中,左边六人乐队,右边四人观赏。副净弯腰仰首,双手后背,高高地将长袖甩起,打量着副末,似欲与他比高低;副末头戴簪花幞头,身着长袍,微曲膝,身前倾,左臂上弯,以手指副净,做戏弄状。左边六人组成的乐队,或击鼓、或吹箫,聚精会神地伴奏着。右边的四人作欣赏观望状。在副净的头上,刻着楷书“小石调嘉庆乐”六字。“杂剧”,在宋代是以滑稽调笑为主的一种演出形式,发展至元代,始成戏曲形式,以四折为一本,每折用同宫调同用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小石调嘉庆乐”为杂剧宫调之一。嘉庆乐为小石调的曲牌。这是唯一在石棺上刻有曲牌名的杂剧图,为研究我国古代戏曲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