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 ‘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8页)这就深刻地阐明了 “一国两制”构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1) “一国两制” 的中国特色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创造、新发展。按照传统理论,两种制度你死我活,不可能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列宁虽然曾提出 “利用资本主义”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助手的战略思想,但也没有敢把这一思想延伸、扩展到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存在几个资本主义地区。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情况的分析,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反思,认为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长期的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仅不会改变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从而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中国的新创造、新发展。这种新创造、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下去; 人类要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就必须和平共处避免战争,用 “一国两制” 等新办法解决国际间的许多争端问题、处理国际关系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开创未来世界的新局面将起重大作用。 (2) “一国两制” 的中国特色表现在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国家结构模式。从历史上看,一种是单一制。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中 “复合制” 的一种,它是由若干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一个联邦国家,也称 “复合国”。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个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一个主权国家。而 “一国两制” 构想的国家结构形式却与历史上的 “复合制” 不同。“一国两制”是一种全新的国家结构形式,这是在单一制国家条件下实行的,又带有复合制的一些特征。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国家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 的构想实行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将出现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形式,这是社会主义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宝贵财富。 (3) “一国两制” 的中国特色表现在用和平的办法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 “一国两制” 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并存。邓小平认为: 国际上 “一分为二” 的情况很多,中国大陆与台湾、朝鲜北方与南方……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解决的出路就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留下来的问题就是和平的竞赛,让人民去最终选择,不是打仗的选择,而是和平的选择。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选择。一方面,当今世界处于一个多极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人民很多都被国际国内的各种争端所困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港、澳、台问题,也需要用新的方式解决。 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这么开朗过,西方政府没有哪一个这么做过,只有中国共产党这么做了。 ☚ “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在理论上的贡献 ☛ 00000787 |